首页 > 工作计划

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4-11-08 14:24:52
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全文共18773字)

第一篇: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组成调查组,先后到**区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乡镇,就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调查,共走访了20个社区居委会。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市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全力构造新型城市社区。

一、社区建设状况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

社区,是指城市中居民集中居住生活的地域共同体,是城市的细胞。进行社区建设,就是进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近几年来随着**市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社区建设作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承接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区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前提基础,社区建设的落后,必将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来,我区在社区建设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与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相比较,仍然存在很多不相适应。

1、“单位”的社会职能外移,现有的城区管理体制和功能难以承接。在“低工资、高就业率”的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在整合城市社会,行使城市管理职能上发挥着主体作用,街居组织只是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同时,“单位”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和服务职能,起到了“把市民组织起来”的作用,“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为居民及其家属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服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繁重的“企业办社会”、“单位办社会”负担,各级政府也直接管理或包办着许多应由社会去办或应推向市场的事务。改革开放以后,个私经济快速发展,国有、集体企业实施“两个置换”,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城市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近二十年来大批国有、集体企业推行“两个置换”,**市有5万多“单位人”丧失了单位依托,完全转化为“社会人”。城区先后出现了2万多家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的不具备“单位”体制特征的三资企业、个私企业、民办非企业组织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等。据调查,我区仅民营企业就吸纳了4863人就业。与此同时,“单位”的职能开始向社会转移,其服务功能、福利功能、保障功能以及政治宣传功能不断弱化,居民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正在向纯粹的雇佣关系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改革的深化,单位承担的社会事务向社会“释放”、转移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引发的矛盾将进一步显露。如各类单位过去对职工所承担的种种生活福利性服务不断弱化或取消,而城市家庭的各种生活需求却与日俱增;房产开发的发展,单位包下来的宿舍区服务必然要退出,而相应的社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尚未完全建立等等。由于社区居委会仍处于无职、无权、无钱的境地,单位外移、释放的社会职能,社区还没有准备好承接的“口袋”和相应的机制,导致了城市社会中大批人员游离于管理之外,居民需求的各类生活服务得不到实现。

2、对象的扩展,使人口管理和维护稳定的难以到位。城市居委会以前的对象仅仅是少数的没有单位的家庭妇女和社会闲散人员。90年代以来,我市城市人口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人口中的复杂因素逐渐增多,对社会秩序形成了巨大压力。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全区现有下岗失业人员41700人,其中**区9000人,鼎城区移交6700人,省、市属企业移交26000人。此外,城区每年还将新增劳动力5000多人。二是“无归宿人员”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多。据统计,城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进城农民、外地流动人口等不在原来那种单位体制之内的“无归属”人员达8.2万人,占城区总人口的21以上。三是城市贫困人群增多。目前全区居民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人口达1.9万人,占城区居民总数的4.8,相当一部分居民生活十分贫困。而且随着今后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这类人群仍处于增长的趋势。在过去的城乡二元结构和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人员的单位所有制和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就可以把成份比较单纯的城镇人口的社会秩序管理好,现在则面临着力不从心的局面,城区不稳定因素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

3、城市基层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行政化的社区运行模式难以落实。由于近些年来城区的规模、功能和各种新问题都大大增加,城市管理的量、任务量在成倍增长,而原来的层层负责的行政性、直接性管理方式尚未改变,街道、社区基层组织承担的上级安排的任务高达130多项,实际上已经无法承担和落实。据城南街道统计,直接由社区担负的涉及党建、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八大类、54项、130多个。面对繁重的任务,社区居委会一是无职权,“小庙”难以管“大神”。社区内的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由谁管”、“怎么管”、“哪些问题归口管”,政府没有规范性文件,社区居委会想管也管不好、管不了。二是无地位,什么单位什么都可往社区“装”。职能部门布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一个文件、一个会议或是领导的一个口头指示,其任务就

交给社区了。仅今年来,社区居委会承担的各种调查摸底任务就有5次。三是无资金,有些管理无法开展。如离退休人员、企业置换身份的党员现交由社区管理,但社区既没有活动场地,又没有活动经费,对其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更谈不上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据调查,我区50个城区居委会,有30多个每年经费“入不敷出”,全区社区每年共计资金缺口达23万元。四是无精力,社区干部整天疲于应付。城南方家巷社区居委会主任李立波共包保“flg”修炼人员、战退军人、吸毒人员及其它重口对象等10人,均要求“一日三访、盯死看牢”,仅这项就可以耗去其全部精力。对此,红卫社区居委会主任张凤梅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抓经济都是‘偷偷摸摸’,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

4、居民生活需求的多样化,现在的社区服务水平难以满足。进入小康生活的居民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要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多方面的价值实现。据调查,城区居民对本社区的希望、需求是多方面的,除迫切希望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外,还涉及到从居住环境到基本设施,从社区经济到精神文明,从社会秩序到人际关系等等。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和变化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社区服务业必须有一个突破性的大发展。而我区当前社区服务总体水平还较为低下,社区服务业投入单一,作为产业发展的运作机制尚未形成。虽然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对社区服务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把它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但由于有关社区服务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少,已出台的有关规定又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限制了社会各方面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使城区目前的社区服务业多依靠政府、集体投入,服务项目多而杂,没有形成品牌和规模,向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转变的步伐缓慢。此外,社区服务在社区就业安置、城市生活环境、生活秩序,社区居民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维护等方面都还没有寻求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上述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我市城市的发展变化,城市中有关的人和事,已经“溢出”了固有的城市社会的基本结构框架。管理和服务环节上的“真空地带”和“灰色地带”越来越多,原来设置的城市基层体制、功能 ……此处隐藏14982个字……次是教育部门要给予优惠政策,能减免的减免,能少收的少收,排除一切让农民工犯愁的不合理收费,为农民工子女创造一个温馨而又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坚持规划引导,打造特色提升品位

城市规划是引导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依据。加快推进城市化,必须以规划为先导,更新规划理念,优化区域人居、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等布局,完善规划编制,以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规划引领城市化进程。我们应把握好五点: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全面实施规划招投标,多方选择,好中选优,使规划方案质量更好,科学性更强。二是突出个性特色。小区规划要彰显自然、人文、历史特点,超前设计并富有客

家特色,形成一条街道一个特色,一个小区一道景观。单体建筑设计要注重个性特色,反映时代特征,避免千城一个布局,千楼一个样板。三是注重空间布局。科学处理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关系,尽量扩大绿地面积,特别是公共绿地面积和地面空间,努力为居民提供一个宽敞、舒适、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四是重视风格色彩。突出抓好城市建筑风格和色彩规划,加强城市建筑风格和色彩控制,形成富有客家特色的城市风貌。五是加强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统领与管控作用,切实提高规划效能,规范规划公示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规划公示制度,推行阳光规划,大力推行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公开查阅和听证制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规划公示栏向社会公布规划,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三、坚持产业支撑,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产业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加快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带动资本、人口、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聚集,为城市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一是强化工业支撑。围绕建设海西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制造业基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持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引进先进技术,制造先进产品、打造先进基地为目标,组建专业团队,做好产业规划,着眼国内先进技术,高起点嫁接,分年度实施。同时要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加快培育生物质能、生物医药、光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纺织、食品、林产化工等传统产业,推进膨化食品生产、金山纺织及服装生产等项目建设,提升质量效益。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创新工业园区投资运作机制,推进一区多园,加快华侨经济开发区(二期)城南工业园、城北工业园、莲塘食品加工园、生态工业园等平台建设,增强园区聚集能力。

二是强化市场支撑。围绕建设海西拓展腹地的重要物流集散地,按照“建大市场、做大边贸、促大流通”的要求,加快建设在海峡西岸有影响力专业市场,着力发挥专业市场带动企业产品销售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作用,加快推进医药物流配送、快速消费品配送和闽赣粮油批发、水果批发、汽车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建设,以市场集聚带动产业集聚,实现产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积极引进新华都、苏宁电器等知名商贸企业入驻市场,加快形成辐射周边的建材、家俱服装等商品集散地,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拓展消费性服务业,支持各类品牌专营、代理等流通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鼓励发展科技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业,壮大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扩大汽车、文化、健康等热点消费。

三是强化旅游支撑。围绕建设海西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发挥利用好客家、地质、红色、生态优势,打响特色旅游品牌。挖掘弘扬客家始祖文化,加快推进海西客家始祖文化园、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客家文化美食城、世界客家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工作,不断加强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推进蛟龙溪漂流、天鹅洞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和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建设,积极开展天鹅洞群风景区与客家祖地国家4a旅游区、客家祖地国家森林公园申报工作。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策划建设四星级以上酒店,提升接待水平。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加强区域协作,制作旅游宣传片投入央视等主流媒体,积极拓展旅游市场。

四、坚持强力推进,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公共设施是城市居民必需的公共产品。加快城市化,必须注重运作,突破征地、拆迁、资金难题,大手笔、大气魄拓展城市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

一是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坚持道路先行,按照“着眼长远、适度超前、优化结构、配套完善”的原则,以建设永宁高速公路和改造205省道为契机,高起点、高速度、高质量地组织实施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并形成“三纵两横”城市主干路骨架和次干路支路路网,并完善配套工程,拉大城市框架。同时注意停车场和人车分流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二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完善城市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市政功能。启动行政中心搬迁工程,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社会功能。同时,按照城市战略和城市定位,策划一批基础性、功能性、带动性、生态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制定城建项目开发库,保证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集中改建,配套建设”的思路,科学编制房地产开发和土地供应规划,制定房地产开发和土地供应计划,运用市场调控手段优化土地供应办法,合理确定

房地产开发规模和土地供应数量,建立和完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保障高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引导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和商业银行等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促进房地产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加快新区商品房、工业园区公寓、翠华山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依托发展房地产业聚人气,培育消费需求,扩大市场规模,加快城市化进程。

五、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城市文明形象

加快推进城市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市民素质,增强主人翁意识,并创新管理机制,以城市管理促城市形象。

一是以提高素质促进城市文明。城市管理似在管城、实在管人。人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品位,关系着城市的形象。因此,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把“管人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城市管理始终,加大引导力度,广泛开展“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不断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交通意识、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

二是以健全机制规范城市文明。一方面创新和完善城管机制,按照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原则,把公益性、群众性、社会性的职能下放给社区,增强乡镇、居委会的功能和责任,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组建综合执法局,加大执法的力度,把城市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另一方面要制定市民行为规范、市民文明公约,以制度规范市民行为。

三是以专项整治提升城市文明。坚持经常化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以“治脏”为重点,集中搞好城区环境卫生整治,落实各商业门店四包责任制,建立环境卫生定期检查通报制度。以“治乱”为重点,严格加强各类摊点、广告、建筑物管理,全面清理各类流动摊点、店外店、占道经营,清理乱贴乱画和小广告。以“治差”为重点,规范城区交通秩序,划定停放区域,实施规范管理,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全文共1877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