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如何加快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如何破解有效投资难题,为政府提出了时代命题,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全面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近期,对我区数字化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区数字化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在数字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各行业、各领域多点开花,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智能智造发展方面基本情况。
在智能智造方面,主要调研了吉通机械、金冠电气等2家企业,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吉通机械引进了5条自动化冲压生产线,6000平方米的厂房30人管理就可实现年产值6-10亿元,人均年产值达3000万元,并且实现了人员零安全事故。此外,还引进15条全球最先进的铝锻、铝铸锻智能生产线,生产出了质优价廉的国产化智能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金冠电气通过引进1条德国通快钣金柔性加工生产线,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产品质量,从而实现了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同时,引进了智能自动立体料库系统,实现所有生产数据由中心服务器管理,生产全过程数字化控制,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二)数字政务方面基本情况。
在数字政务方面,“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服务审批平台现有入网审批事项714项,其中702项为“只跑一次”事项,占全部事项的98%。651项事项实现全城通办,37项事项可跨地域受理,网上办事大厅可受理510项,手机办事大厅可受理204项。创建“政企互动平台”20个,及时解决企业提出的疑难问题,并通过平台转发惠企惠民政策30余项。实施“并联审批”和“N证联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90分钟,88项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全部完成对接、即将实现一网通办理。“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结模式基本建立,区政务服务中心铺设审批网络专线45条,对接政务外网3个,办事企业和群众只需通过“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申报,无需再到各部门进行审批。
(三)城市管理方面基本情况。
在城市管理方面,我区主要建设了智慧交警系统、智慧城管系统及智慧综治系统,智慧城市管理雏形基本形成。智慧交警系统通过网络监控平台、视频采集系统,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在线报警、在线定损、在线定责、在线报险等创新服务模式。智慧城管系统通过整合现有各类信息资源,实现设备、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重点加强市场商圈、南北出入口等重要区域的视觉管理,实现了从动态巡查到日常监管、从末端处罚到源头治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范,着力让城市管理无死角、监管无盲区。智慧综治系统在前几年投入的基础上,2019年又投入1800万元,新增了600个视频监控点位,其中50个监控点位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向城市感知智能化迈出了极具意义的第一步。
(四)民生福祉方面基本情况。
在民生福祉方面,基本实现了生活缴费、生活服务线上办理的智慧生活模式。从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水、电、气等方面入手,通过安装智能终端,利用物联网卡稳定传输,将用户相关数据实时回传,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同时,开发了线上缴费接口,用户可以远程缴费,方便了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城市智能物联。此外,通过手机APP软件,实现社区信息采集、社区事务管理、社区调度等功能,重点实施“1+N”行动模式,即建设一个数据中心、N个服务模块,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社会救助、退休人员认证、农合办理等50多个模块。
二、我区数字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区数字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实施了多项举措,切实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贵州等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想要高质量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一是缺少规划引领。从我区数字化发展现状看,各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战”“烟囱林立”现象普遍,都在建设各自领域的数字化系统,数据还未真正实现共享、开放,“数据孤岛”现象明显,未能实现统筹全局、协调有序发展。二是发展资金不足。受经济发展形势影响和企业综合实力制约,虽然有些数字化建设项目得以实施,但更多的项目缺少启动资金和金融扶持,仍处于设计调研阶段,进展较为缓慢。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化建设的基石。由于我区的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加快数字建设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四是缺少专业人才。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对我区乃至我省来说,都属新生事物,特别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而目前我区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强化人才培训和引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解之题。
三、关于加强我区数字化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数字化发展是当前的时代命题,数字经济建设也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结合我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顶层设计,确保数字化建设统筹推进。数字化建设任重道远,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高位统筹解决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要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带动作用,聘请权威机构,结合区情实际,高标准编制《数字双阳2020-2025总体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我区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二)强化要素保障,确保数字化建设根基稳固。做好数字化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储备和政策扶持是基础、是保障。在基础设施方面,要积极协调移动、联通、电信、吉视传媒等网络运营商,在4G网络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5G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折不扣落实“提速降费”政策,增加骨干光缆建设里程,提升城市出口带宽,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提供设施保障。在人才储备方面,要聘请国内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科研机构和知名专家组建外脑,为我区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行动规划和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探索与国内重点院校、数字化建设领域知名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设立“数字双阳”发展研究院,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在政策扶持方面,要研究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数字化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建立“先建后补”的奖励机制,推动项目落地生根。同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贴息贷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坚持深度融合,确保数字化建设取得实效。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我区数字化建设的灵魂所在。有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是数字化建设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在数字政务方面:一要突出资源整合。统筹本地数据资源,将本地公共数据向省市大数据平台开放,并做好公共数据的采集归集、目录编制、互联共享、更新维护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二要突出便民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广手机APP和网上办事大厅,努力实现“只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让群众和企业在家里就能办事、办成事。在数字产业方面:一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使亚泰水泥、一心制药等传统企业实现管理、生产、销售的数字化升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的目的。二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我区梅花鹿特色资源,建立鹿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养殖指导、安防管理、产销追溯和市场分析等功能,使特色产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三要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我区旅游资源,为游客量身定制旅游线路,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旅游产品。同时,整合景点数据,对游客年龄、来源等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行人员分流,根据个人喜好推送相应旅游产品,实现旅游管理智能化。四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依托我区现代农业资源建立“数字农场”,利用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等,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和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在数字民生方面:一要发展“智慧医疗”,探索建立远程就医服务体系,建立病人病历信息档案和健康信息库,对重大疾病实行专家异地会诊,真正实现远程会诊需要的综合数据调用,实现足不出门看名医。二要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探索实施网络课堂建设,聘请名校名师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远程授课,让偏远地区学生也可以走进名师课堂,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