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渔港建设座谈会精神,全面融入全市千里风情廊道建设,加快把黄沙港渔港小镇打造成渔业和文旅结合的示范区,我局针对黄沙港独具的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人文底蕴等方面优势,结合吕四港、沈家门和石蒲渔港等地的先进经验,依据射阳全域旅游规划及黄沙港镇总体规划,现就该镇渔港经济区如何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层次提出如下三个方面建议:
一、注重高定位,规划风情渔港美景。
以更大格局、更高视野拔高渔港小镇定位,形成有重点、成规模、能落实的总体规划体系,目标建设长三角地区(国际)一流渔港经济区,精美打造“三大美景区”:一是渔港风情休闲区。紧邻海王禅寺区域,规划建设渔港体验中心、渔港会展中心、渔港研学基地等核心业态,配套建设渔港影城、渔家客栈、渔人码头等功能业态,优化设计水、陆两条精品游线,真正让游客在渔港区枕海听涛、休闲度假、观景尝鲜。二是沧海桑田游览区。紧扣“乘船看大海,东方观日出”的渔港特色,优化出海游线两岸景观品质,沿线包含现代农业观光、水产养殖示范、滩涂赶海拾贝等特色项目,感受黄海湿地沧海变桑田的奥妙,丰富渔港出海旅游体验。三是水绿生态康养区。依托“新时代双拥林”、阳光林场及海堤路景观廊道等,打造水上森林、树下木屋,建设湿地公园、滨水公园、森林公园,配套特色风情民宿、一级旅游驿站,突出养生、养心、养肺,让游客置身天然氧吧,“白天可以深呼吸,晚上可以数星星”。
二、注重高品位,打造特色渔港美食。
围绕特色化、精品化、个性化,依托渔港经济区资源禀赋,立足黄沙港渔业产业根基,精致打造“三大美食区”:一是特色海鲜餐饮区。集聚打造以海鲜美食为主题的高品位特色街区,优选30家以上海鲜餐馆,培养100名以上海鲜名厨,集合海鲜烧烤、海鲜火锅、海鲜自助等多种形式,集中“鱼、虾、蟹、贝”等海鲜种类,举办海鲜美食节、健康海鲜节等节庆活动,同步品牌化精深加工、营销推广一批地方海产品,让游客品味“舌尖上的黄沙港”。二是精品餐厅消费区。沿黄沙河生态轴两岸,合理布局品牌商业餐厅。涵盖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儿童餐厅、音乐酒吧等形态,包含粤、川、鲁、淮扬及东北、西北各大菜系,确保2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餐饮连锁店入驻,集聚渔港人气,形成旅游消费,拉动地方经济。三是个性渔家体验区。结合渔家风情民宿打造,个性化定制“深度体验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住在民宿、行在渔船、游在黄海”的独特体验,深入感受黄沙港渔家生活,定期随船出海捕捞,自我选择海产品,自我烹饪海产品,多元化满足游客游玩的互动性、参与型和亲子性。
三、注重高站位,融合地方渔港美文。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将渔贸、渔游、渔文相结合,在渔港经济区中注入地方优质文化基因,让“诗和远方走到一起”,精心打造“三大美文区”:一是大美湿地文化区。抢抓黄(渤)候鸟栖息地申遗成功的重大机遇,放大世遗效应,整合生态资源,探索湿地文化、丹鹤文化、海盐文化的旅游载体建设。融入全市千里绿色风情廊道,提升海堤路黄沙港段绿化景观,打通渔港至湿地的旅游“新干线”,丰富渔港旅游外延。二是特色海渔文化区。规划渔港文化博物馆,布置不同时期的出港渔船、捕捞工具等实物展示,结合“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生动阐述黄沙港渔业发展历史。同步彰显渔港海洋文化,特色化建设欢乐海洋世界、黄海文化VR体验馆、海洋科普研学基地。开发渔港夜游,和射阳港联合发展邮轮旅游,抢占沿海海洋旅游经济的新高地。三是地方传统文化区。合理布局经济区内图书馆、文化馆、百姓大舞台等公共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观景台、农家书屋、健身器材等休闲娱乐设施。以海王禅寺为载体,每年举办黄沙港开渔节;以淮剧、杂技为创作元素,编排演出独具渔港风情的文旅演艺作品。推动优秀地方文艺作品走进经济区,与日月岛生态旅游区、鹤乡菊海旅游区、丹顶鹤生态保护区形成互动,交相呼应,形成夜间消费,延伸产业链条,让“美景、美食、美文”在渔港经济区内相辅相成,美美与共,为我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