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在举办的“两名工程培养人”封闭培训活动中,区长做《唯理性教育的超越与教育者素质的完善》的报告,市教科院长《行动学习:造就名师团队之路》和《教师心理健康及促进》的讲座。通过学习让我从新的视角接触了目前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受益匪浅。
下面就学习区长《唯理性教育的超越与教育者素质的完善》的报告,如何完善作为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在工作中恰当运用“理性”与“非理性”原理的问题谈谈体会。
区长在报告中讲到,作为教育者
(一) 既要实施连续性教育,又要善用非连续性教育
连续性教育:根据学生连续发展的一般规律,利用系统的教育内容,对学生施以系统连贯的影响,使之逐步地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
非连续性教育:不追求教育设计的连续性,对学生施予的是一种非系统、非连续的影响,其结果是促使学生发生非连续性发展。 如唤醒、训斥、呼吁、劝告、碰撞、危机、冒险与挫折等
(二) 既要懂得教育科学,又要掌握教育艺术
教育必须遵循文化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教育活动的一般规律性,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育过程。
教育艺术:是培养人的艺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育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育实践活动。遵循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之教育艺术的特点
(三) 既要有良好的理性素养,又要有良好的非理性能力
理性素养: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逻辑认识能力与逻辑实践能力
非理性能力:情感能力、教育直觉能力、意志力、想象力
(四) 既要掌握教育的科技手段,又要掌握教育的艺术手段
教育的科技手段是指作为科学技术成果在教育中运用的物质手段。
教育的艺术手段是指作为艺术形式在教育中运用的精神手段,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
(五) 既要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又要具有良好的非语言修养
语言主要是指言语,即口头语言。.非语言亦可称为非言语行为,即非语言符号,包括体态语言、人际距离、辅助语言和类语言、时间控制等。
作为专业的历史教师,应具备专业敏感,如对历史方面的信息有较敏锐的观察,反应和理解,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巧加点播,以增加学生知识,激发学生灵感,升华学生精神。
为此,我觉得自己今后在以下几方面加强自己,“完善自身素质”。
1、注意培养自己具备浓厚、广博的专业兴趣。两位同行很值得我学习:一是赵湜:偶一次听他课,讲“宋代社会生活”,一学生问对宋代灿烂的文化和文明,外国人是怎样说的?答曰:介绍你们两本外国人写的书库恩《宋代文化史》,墨菲《亚洲史》。随后写英文。另一是四夕老十:书画、紫砂十分痴爱,身后粉丝一帮。所以,工作之间、之余修读文学、哲学,自觉关注史学研究动态与成果,涉猎多方面的文艺活动:书法、篆刻、茶艺、琴律等等,乐于,敢于与学生、同行探讨,深记“历史地趣味就在于讨论之中”。
2、确立当代教学意识。即当代人的科学精神、科学悟性和思辨力,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提供给学生一个重新认识历史现象的新范式。教育应关注人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进步,应尊重社会客观发展的规律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完善,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爱国主义渗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
3、学生上历史课,应获得哪些东西呢?固然应包括知识、思想、能力三大目标,但却不止这些。学历史首先是要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其次是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教益,再次才是从中受到阅读、理解、分析、比较、概括、综合、评价等能力的锻炼。历史都是过去了的东西,我们学它的真正目的,是从中受到教益,主要是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大至国家兴衰,小到个人作为,都可以从中受到借鉴与启迪。因此,重新摆正历史教学中知识、思想、能力三者的地位:第一是知识,第二是思想(重点是帮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教益),第三是能力。学生还可从历史课上获得别的学科知识中所没有的乐趣,这正是历史学最吸引人的地方。
第二篇:省骨干历史教师研修学习体会省骨干历史教师研修学习体会
带着期望,带着梦想,更带着责任和使命,我来到了省城西安,来到了位于古城南门历史悠久的关中书院——西安文理学院分院。一进校门就被这里宁静祥和、古色古香的环境震惊了。尤其是门口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警言,还有威严的孔子像,给人很深的警示和高深的文化氛围。
开学第一天,全天报到,熟悉环境,了解学院和学员,熟悉所学课程和时间等。
第二天,是我非常景仰的83中xx老师讲课,他的课题是《高中历史教学案例分析》,李老师知识渊博、旁征博引、观点独特新颖、思维活跃、教学方法更是灵活多变,课堂丰富多彩。他的眼中有学生,他的课堂有“人”、有思想。他善于运用新材料新情景,尤其是能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和提升价值。他有句名言“用激情燃烧激情,以智慧点燃智慧”真的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他特别注重倾听、表达、回应。倾听学生心声,表达自己观点,关注回应。他的课堂关注人物,尤其是平凡人生的经历,这也是近几年高考关注的“大历史小人物”他关注教材与棵标的结合、关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他的激情,他的方法,他的智慧,他的思维我受益非浅!他的总结语“教材变了,课堂不会变;发放变了,课堂不会变;观念变了,课堂就会变;课堂变了,学生就会变”使我感悟颇深。……
下午是文理学院xxx老师的《呵护健康 享受成长》,李老师的课把深奥的心理学用游戏和我们互动,用质朴的语言带我们进入梦境,放松心理,回到童年,回首往事,净化心灵……他的人生理论“认识自己,自我接纳”,健康理论“承认自己,尊重宽容”,健康成长法则“让昨天成为昨天,人生没有明天,只有当下”“先处理好心情,后处理好事情,脾气来了福气就跑了,顺其自然”“沟通品质决定生命品质,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过去的自己是一个傻逼的过程”“如果你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你的生活将变成一件裤衩,别人放什么屁你都得接着”等,李老师的课使我们终身收益,并指导我们的人生、做人、工作等。
第三天,开办典礼,参观文理学院,参观关中古代民间艺术展市和彩陶馆。
下午去83中学习xx老师的高三复习课《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秦汉、隋唐、宋元》,他先提问展示阶段特征,主要从政治来分析特征,包括中央管制、中央集权、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完善来引领学生不断回忆所学总结特征,整节课容量大、问题新、材料新并融会中外贯通古今,注重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的借鉴,如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监察制度、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就有高薪养廉等材料 ……此处隐藏2484个字……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一般人对某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反之,兴趣越大,问题越多,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出来。因而,历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归结到最后还是在于一个“兴趣”问题。其实,历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兴亡的戏剧性,又饱含各种人生哲理。暂且不说古老的用具、服装、艺术、风俗会给我们一种好奇,
不同个性、不同利益的人群,共存于同一个时空下,由无数复杂的情感、利益衍生出来的历史事件,不正是一幕幕活的戏剧吗?它跌宕起伏,富有情节又耐人寻味,也包含许多发人深省的悬念。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为何在教学过程中却找寻不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教材的“繁、难、多、旧”,而新教材对准上述四种病症,改变了这种格局,化“繁、难、多、旧”为“简、易、少、新”为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增添盎然生机,寻回本应该属于历史课的独特魅力。在实际教学中应掌握以下的原则:鼓励——但不能庸俗化(适度);自主——但不能不帮助(引导);合作——但不能走形式(实效);探究——但不能表面化(深入);真情——但不能伪矫情(自然);创新——但不能浮躁化(理智)。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从事历史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根据不同的学生,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备好学生”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关键所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失。时代在前进,学生在变化,我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在教学这块园地里有所收获
第五篇:历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泰来农场学校金晓磊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人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就要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为此,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分期对初中科任教师进行了每期九天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很荣幸,学校给了我这次机会,我于2014年7月25日至8月2日进行了为期九天的历史教师培训。这是我任教以来的第一次暑期培训,因此感触颇深,心有所得。下面我先谈谈这次培训的感受:
第一、人文关怀突显
7月25日经过一天的颠簸我于下午4点半到达哈尔滨市农垦培训学校,我拖着满身的疲惫来到报名处,办完手续后发现我们培训,食宿都被安排在相邻的两栋楼里,早中晚三餐的时间固定,上课时间固定,还有教材和课程表,因此我们还没有上课就已经知道给我们培训的这些名师了。培训学校给我们安排了这一切,无需自己操心。教室里都安装了空调,让我们在炎热的暑期也能感受到一丝丝的清凉。更令我欣喜的是29日下午没有安排课程,而是休息,这对于一个年轻女教师来说无疑是个惊喜。
第二、专业素质极高
这次为我们培训讲座的有农垦进修学院的教师、主任、省教育学院的讲师、道里区进修学院的讲师、还有很多哈市著名中学的一线教师能手。例如,哈尔滨市17中学的马宁和李静老师,哈尔滨市风华中学的梁小强和程艳庆老师,哈尔滨市113中学的关山,哈尔滨市第8中学的孟辉,哈工大附属中学的杨洁。这些教师都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有着很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的,多次荣获国家级证书的优秀教师,在他们讲课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他们的能力。这些教师的精彩讲座早已令我激动不已。
第三、责任意识极强
每个学科的培训班都配备一名班主任老师,负责我们的日常事务,宿舍楼中也配备一名宿舍管理员,只要我们有需要,他们绝对会义不容辞,不仅仅这样,以上我提到的那些授课教师,他们的责任意识也是非常的强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生教育学院的白冬老师,她一共给我们上了两节课,
可以说我们得课程表就是由她一手组织和完成的,包括与外聘教师的联系。课后我向白老师询问了几个问题,即使是他已经回答了好多教师的问题了,在面对我时还是面露和蔼的微笑,多了一分亲切感,有时候即使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她也会找其他人把问题解决,所以我对白老师印象比较深刻,使我感受到了他们很强的责任意识。
以上这些是我在培训期间的一点体会,培训是以学习为主,在这段时间里我的专业技能,教法、评课观念的转变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
第一、 视野得到开阔
作为一个科任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真的不多,因此每一次培训都是我们开拓视野,了解其他地区教学情况的机会,培训能使我们的视野的得到很大的开阔,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洪流中我了解到了不同学校的课改情况,了解到了不同学校的课改教学特色,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资源。例如哈尔滨风华中学的集体备课,哈尔滨113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第八中学的杜郎口教学模式。这些学校真是各有特色,发挥了自己学生的特长。
第二、 专业技能得到加强
专业知识的充实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教师培训的终极目标,在这次培训中我对此感触颇深。授课教师们几乎毫无例外的都在自己的讲课过程中插入全国中学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教师的参赛视频,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了同一节历史课出现的多种不同的讲解方法,而且是课课有新意,招招出奇制胜,开拓了自己的思维,达到了创新的目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是一门必修课,在这次培训中有两名教师为我们讲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系统的为我们讲授了怎样制作精美的ppt课件,怎样插入视频资料,怎样制作动画效果等等。期中高中课本中《安史之乱》的课件制作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第三、 教育理念得到提升
新课改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的更新才能导致教学方法的更新。省教育学院的刘海燕老师认为我们要重新审视新课堂理念下的历史教育价值,历史教育的根底是精神
陶冶和人格培养。因此要想达到陶冶精神和培养人格的目的,我们就必须转变理念,把时间、学习还给学生,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变为关注学生的人格,是历史课堂充满“情”,无论是悲伤、愤怒、还是开心、狂喜。
以上就是我这次培训所得到的体会与收获,我会把培训中学习到的理论转化为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努力做一名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历史教师!
2014年9月3日
默认推荐其他文章:学习党的历史心得体会
历史考试说明学习的几点体会
中学历史新课标学习体会
初中生学习历史心得体会
新课标学习体会(初中历史)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