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建立校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时间:2024-09-20 22:06:21
建立校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文共3048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质量做了明确论述,指出: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校,也迫切需要建立校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它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的总和。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助推学校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

(一)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议)

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建设,学校质量保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教育质量保障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德育、教学、课程以及各年级组、教研组实施教育质量保障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调控。学校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方法,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稳定和不断提升。

(二)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

各年级推选有教育经验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家长,建立教育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讨论分析学校的教育质量,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三)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任课教师

教导处全面负责校内教育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基本运作。教研组基于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标准,实施学科教研。年级组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备课组结合学科和年段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预设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进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个性化实施教育教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辅导。

二、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德育保障体系的构建

1. 加强实务培训,注重有效性

学校每学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班主任全员培训活动,提高师德师能。近年来,我们连续开展了“如何处理偶发事故”、“班级文化建设”、“家校沟通艺术”、“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为主题的教师实务培训内容,通过“案例回放”、“头脑风暴”、“合作策划”、“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思维碰撞,分享经验,帮助班主任团队在学习先进育人理念的同时,提升育人智慧。

2. 家校形成合力,注重常态化

学校注重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开通微信家校沟通平台,注重家校携手,使德育工作常态化;专人对行为偏差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

3. 完善评价机制,注重全面化

近两年来,学校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标准。在教师层面,修订了《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从班级常规管理及自身发展两方面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对班主任的考核更趋全面;对学生的期末表彰,在以往只设“好苗苗”、“优秀队员”的基础上,增设了孝敬长辈、诚实守信、关心集体、乐于探究、积极锻炼等十余个单项奖,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 教研展示制度

在教学质量保障中,同一教研组老师间的互相学习当然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但跨学科的教研活动也有其独到的好处,任教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研究,学到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丰富,数学教师思维的严谨、流畅。同样,语数外老师也可以通过跨学科教研,学到综合学科教师是如何吸引、感染、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

学校推行教研组展示制度,让每个教研组都有机会来与大家分享各自的研究心得,成为大家学习的资源。借助教研这一平台,大家一起来探索、研讨如何进一步优化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让老师们在这个学习共同体内平等交流、智慧共享。

2. 联合教研制度

除了运用好校内的各项研修资源,我们还努力开发校外资源,建立起联合教研机制。比如,我们数学、英语学科与镇内的其它小学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开展同课异构等形式的课堂实践研究,提供老师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在联合教研这一平台上汲取更多的智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校本研修制度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为目标、出发点和归宿,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过程。每学期,学校都会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

4. 随堂听课制度

校长室、教导处坚持每周的随堂听课制度,以校本的《课堂教学评价表》为导向,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听课后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与反馈,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5. 结对带教制度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为他们配备了师德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作为师傅,开展结对带教工作。在签订了带教协议后,通过师徒互相听课,撰写教学反思、案例,指导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助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6. 定期调研制度

针对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学校质量保障领导小组通过师生访谈、跟班听课、问卷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问题根源,积极寻求解决策略。

例如,针对班级中的学习困难学生,我们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引导教师在深入分析学困成因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教措施。

7. 改革作业检查形式

在作业的检查形式上我们也进行了改革,常规的流程管理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检查为主,我们把它改为“大家一起晒一晒”的开放式教研活动形式,老师们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检查变为如今的主动学习借鉴。在“晒一晒”的开放教研活动中,作业批改规范、认真、有特色的教师,以及作业布置富有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都成为大家的学习资源,在相互的借鉴、启发中,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

8. 多元评价制度

对于教学质量,学校坚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教学中,不拔高、不加快,立足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差异,开展有效教学。低年级严格实行等第制,取消期末考试,以“闯关活动+成果展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校还积极开展《基于“绿色指标”的小学生操行评语创新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操行评语的针对性、情感性,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快地成长。

在教师层面,学校修订了教育质量考核指标,从横向与年级组的比较、纵向与自己的比较两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评,并增设了学业发展均衡及师生关系和谐等指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实施多元评价,全方面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激发师生的内驱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身心健康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 体质健康教育

(1)落实每天“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

作为体育传统项目特色校,学校多年来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全面推行每天“阳光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通过整体设计,将传统的“三课两操两活动”重新排列组合,分段穿插在每天的校园生活中,制定了专门的活动方案及雨天的预案等,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活动时间。

(2)拓展体育活动课教学内容

在落实常规的体育、活动课的基础上,学校还不断拓展教学内容,联系校外俱乐部,带给学生更多的运动体验,受到学生普遍喜爱。

(3)定期召开校园运动会

每年,学校都会定期召开校园运动会,除了30米、400米、跳高、跳远、实心球等常规项目外,还有广受学生们欢迎的团体趣味接力赛、师生同乐项目及亲子比赛项目。阳光体育运动会不仅展示了学生的体育技能,更体现了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展现了朝气逢勃的学子形象和精神风貌。

(4)做好学生疾病预防干预工作

学校做好学生传染病的观察、预防、控制等工作,定期安排学生进行体检,并对学生中的肥胖、近视、龋齿等,主动干预,开设亲子讲座,及时做好家校的沟通联系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 心理健康教育

(1)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成立以来,每周定期向学生开放,活动室内的个别辅导区、潜能开发区、游戏体验区、情绪舒缓区,积极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学生们乐在其中。

(2)做好心理个案积累

近年来,心理上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学校对这一现象高度重视,心理教师有计划做好各班特殊学生的心理个案积累工作,在对成因进行分析后,通过加强与学生、班主任、家长的不断沟通,对学生进行有效疏导

《建立校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文共304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