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时间:2024-10-20 18:48:43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全文共9571字)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2、 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3、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5、学习用一两件事真实、生动、传神地写熟悉的人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有谁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记得这故事是谁讲的吗?我们今天来学习鲁迅先生专门写给她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及作者: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二、检查预习,完成目标一:点名回答

(一)注音: .

掳()去震 悚()惶()急疮()疤()

诘()问惧惮()粗拙()疏()懒骇()..

三、教师导学:

现在我们看到课文的标题。作者将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阿长是谁?她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她除了给我讲过美女蛇的故事还为我做过什么事?在少年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介绍阿长: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大门溇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他只生了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病,1899年 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其实,这个来自东浦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个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鹤照的说法:幸福庆的老婆阮氏棗“庆太娘”才是真正的长妈妈,只是叫惯了,也把东浦的那位叫做长妈妈。不过,笔者曾特地为此函询周建人夫妇,回答是否定的意见,周作人日记里的“章妈”也是东浦的那位长妈妈死后再雇请的。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出自《山海经》的故事: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请大家将课文仔细地阅读一遍,解决下列问题。.

四、课文讲解,完成目标二、三:

(一)、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可以自由讨论。.

1、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a、喜欢切切察察。 b、不许我走动。 c、睡觉摆大字。.

d、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橘,还教给我很多道理。. e、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f、给我买来《山海经》。其中“f、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 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再体会这样写真人实事的好处。

3、 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4、 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 明确问题一:从记叙事件的篇幅的长短、情节的具体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点。

2、 明确问题二:引导归纳,教师小结:

“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态――饶舌多事。

摆“大”字等细节描写――不拘小节。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教给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

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来写,作者只是随意地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她却真的买了回来,而令作者对她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而文章自始至终就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走动”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及后来买《山海经》都充分体现出来。 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点评: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3、 明确问题三:.

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和“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

对她的烦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

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却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

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才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好处: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就叫先抑后扬。

4、 明确问题四: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

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 ……此处隐藏5593个字……,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就叫先抑后扬的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4、纵观全文,作者 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学生对阅读中存在的疑难自由提问,集体解答。

四、 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教师举例: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

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附: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感知人物 烦琐、愚昧、迷信 善良、朴实、真诚

拎出线索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想象创新 紧扣人物性格、联系现实生活

【评点】此设计以感知人物形象开始,以把握人物性格终结,整体教学过程线条单纯,以一个问题带动全篇的鉴赏性阅读;形式活泼、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容易掀起课堂高潮。同时,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地研读课文,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最后一个环节的设置,实际上是促使学生回读课文,更深层次地把握人物性格,沟通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使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展示《山海经》这本书,让部分学生欣赏书中神秘奇异的插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书的特点,初步体会当年的鲁迅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自然点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安排两个任务:一是简介阿长(教师提示:阿长的真实姓名、外貌和家庭情况);二是掌握生字词。学生读书,圈点记录后,教师出示字词卡片,让学生自发认读。学生简介阿长时,教师提出问题:阿长为什么没有名字?对阿长外貌及家境的认识,以学生的回答和交流为主。

(说明:鲁迅先生的散文“志在叙事,意在写人”,所以抓住人物形象来展开本课应当是正确的思路。)

三、出示主问题,深入研讨

(一)出示主问题:假设你要聘请保姆,你是否愿意聘请阿长?

(二)先请愿意的同学说说理由,自然引出“阿长买山海经”,顺势处理19-28段。

1.要求学生朗读19-28段后,请学生回答:阿长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

(说明:文中没有交待,学生无法回答,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

2.设置阿长买书的情境,体会阿长买书之艰难。教师扮演书店售书员,让学生扮演阿长,“阿长”仅凭“三哼经”这三个字买不到书,无奈之下,“阿长”描述书中内容:“人面兽头、九头的蛇??”,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品读第22段,教师读的过程中故意漏掉“太”、“连”、“向来”、“都”,让学生说这几个词的重要性。当阿长好不容易买到书并送给“哥儿”后,教师问:这是怎样的一本书?“粗拙的本子”为何被称为“最为心爱的宝书”?据学生回答,顺势品读25、26段,并引导学生在25段加上合适的感叹词,体会作者得书后的惊喜和震憾。

(说明:一个最不可能的人完成了“我”最大的心愿!这是本课的核心之所在,由于叙事视角的限制,作者不可能知道阿长是怎样买到《山海经》的,但是作者却巧妙地用“三哼经”这三个字暗示其买书之艰难,正是由于“艰难”才体现出了阿长朴素的爱心,愈艰难愈能体现爱,“三哼经”这三个字极具信息含量!本课就是要以此为突破口,通过演读课文,通过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完成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度解读。)

(三)抓文章“新的敬意”之“新”字,过渡教学内容。

师: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既然有新的,那肯定就有旧的了,请大家浏览13-17段,说说幼年的鲁迅在什么时候还对阿长产生过敬意?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表现出了阿长怎样的特点?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略做引申,让学生知道讲长毛故事的深层社会背景。

(说明:抓住细节,自然过渡;适度引申,加深理解。)

(四)由“敬意”消失,再次过渡教学内容。

1.“敬意”为何变成了“最严重的诘问”?(隐鼠被阿长谋害。)

2、阿长还做过哪些让我不满意的事?引导学生浏览3-12段,发现并归纳阿长的缺点,重点处理7—11段“吃福橘”部分,提出:为什么我一起床阿长就一把将我按住?阿长

用心爱心专心 1

为什么能把时间拿捏得这么准?推动学生去思考,体会阿长想朴素的爱心。

(说明:至此,学生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完成了全面解读。)

四、总结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

作者的目的是怀念阿长,为何写她那么多的缺点?师生共同探究“欲扬先抑”的写法。 (说明: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基础,水到渠成地分析写作手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对对联

师:我们不知道阿长在告别人世的时候是什么情形,但今天,我很想给阿长写一幅挽联,我想了一句上联,“无名无姓无家庭”(板书),大家能否对出一个下联?学生对对联。 (说明:这既是对人物形象的总结,也是语言运用的训练。)

六、总结

师:假如阿长泉下有知的话,她肯定会对我们的对联感到满意,因为我们写出阿长的特点;假如鲁迅先生泉下有知,他肯定也对我们写的对联感到满意,因为我们道出了鲁迅先生的心声。在文章的最后,鲁迅先生不也是深情地呼告吗?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读:“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师: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长妈妈的魂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鲁迅先生的魂灵!下课!

用心爱心专心 2

以上范文来自,请关注其他相关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课时教学设计1

2014届黄冈同步创新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学案、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精选多篇)(全文共957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