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高中语文学科教研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2024-10-24 05:36:49
高中语文学科教研个人工作总结(全文共5253字)

1.线上调研,为学校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依据。

本学期,高中语文学科教研在“长春市高中课堂教学质量提升项目”的带动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优化线上教学视导与过程监控,了解教情与学情,发现教学问题,以问题反馈的方式指出各校在语文线上教学方面的优缺点,帮助基层学校破解教学难题,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具体操作过程为:集中线上调研与学科分别线上听课,与学校全体语文学科教师线上研讨,把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点明,也把一些优秀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讲解传达到教研组中,从而为学校教学发展方向提供可行性意见。

2.组织2020年春季学期初教材教法线上培训。

培训中我讲分三个方面。首先简要梳理了“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与现实走向,明确了“核心素养”所具有的三个特征:1.关注人的整体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转向综合素养;2.把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信息意识以及全球竞争力的新型人才摆到了教育的核心位置;3.注重“教书”和“育人”的和谐统一,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鼓励教师探寻“教书”和“育人”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讲座第二部分集中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我认为,教师应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教学评价的推动者、专业发展的研究者。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课程与社会结合,由此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己。

讲座的最后一个版块着重思考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转型问题。我指出,未来的课堂应是将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构建以面向真实、富有个性、深度体验为特征的新型课堂。项目学习将是重要的支点,要实现项目学习,需要考虑四方面内容:一是创设学习情境;二是科学设计“学历”;三是提供必要支架;四是形成可视成果,即实现从“记知识”到具体情境中“用知识”,从“被动倾听”到“做事情”“完成任务”,从“单篇教学”“点式教学”到“专题学习”“整体化、一体化设计”等的转变。同时,我也特别强调了教师要以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成长:对主干问题认识,让学生从点状碎片化局部思维到整体系统化思维;从静态单一思维到动态辩证思维;从结果思维到过程思维;从简单思维到复杂思维;从借鉴、传承思维到质疑、批判、创新思维。

长春市十一高中石柳老师作了题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的讲座。石柳老师的讲座主要从整本书阅读的当代诉求谈起,分别从整本书阅读的向度、整本书阅读的法度、整本书阅读的效度三个方面,重点为语文教师明确了整本书阅读“读什么”的原则以及选择的方法;关于“如何读”的阅读方法以及语文教师“如何教”的整本书的教学方法。其中,在整本书阅读的效度方面,石老师结合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分别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三种课型(导读课、推进课、成果交流课)以及课程评价,深入浅出地指出了整本书阅读相应阶段的教学策略,极具有可操作性。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宏伟老师作了题为《高一年级教学策略》的讲座。王老师提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古代说理散文集中在必修三里,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在文字层面教学生字词和语法,必然要从说理散文本身的写作方法入手,借这几篇文章引领学生弄懂如何鉴赏和创作说理散文。必修四的文言篇章是三篇人物传记,主要是研究人物塑造的手法,如: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细节等。

王老师还针对诗词教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他提示大家,必修三、必修四的古诗教学内容是唐诗和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值得深入研究。可以广泛阅读各类相关论文和书籍,从中遴选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授课。

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理清古诗文的行文脉络和写作技巧;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创作风格,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语言要求。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吉林省实验中学纪少昆老师作了题为《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处理选修教材》的讲座。纪少昆老师从课程、课标、教材的关系出发,明确了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人教版16套选修教材中选取出7套教材,做了详细的讲解,提出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怎样重新整合旧教材的可行性方案。

纪少昆老师通过对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重新编排,将群文阅读、专题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有机结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与旧版选修教材之间搭接了一座桥梁,为高二学段语文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3.研制出台了各种线上线下教学指导意见。

为提升长春市普通高中教师线上教学水平,保障各学校线上教学效果,我不仅从学科角度也从高中部角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陆续研制出台了线上教学有关指导意见。其中包括:《长春市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疫情防控期间各学科线上教学指导意见》、《长春市2020届普通高中线上教学评价标准》、《长春市2020届高三各学科二轮复习教学指导意见》、《长春市2020届普通高中高三后期教学指导意见》。

这些文件的出台,旨在将此次疫情“化危为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常态化教学运行机制,建立与健全线上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加强对线上教学“教”和“学”的监控与测评,加强对线上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督导,确保线上教学秩序运行平稳,使线上教学、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这些文件也指导广大任课教师要加强教学工作自查,充分做好“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的融合和迁移。要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学生为本,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线上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给予多方式有效学习支持,确保全体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4.主持参与“东北四市教研协作体高考命题”与高三三模、四模命题。

“东北四市教研协作体高考联合命题”于2月19日—2月25日,在线上进行。研讨会的核心是四个城市共同命制一套试题,进行联合考试。联合考试的意义为,可以考查出不同地区的教育教学差异,为地区教学做出诊断,进而优化教育教学行为。此次联合命题中,长春地区完成了近一半试题的命制,为试题的最终完美呈现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此次命题研讨会的圆满举行,对长春地区乃至东北地区的高三备考工作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我还组织完成了三模、四模的命题工作,确保命题符合高考试题方向,且零失误。

5.组织实施了长春市高三二模试卷讲评公开课暨高三二模质量分析活动”。

为做好2020届高三年级的语文复习备考工作,确保复习备考方向正确、过程清晰、行动有力、效果显著,助力长春市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走向更高更强,4月22日上午,长春市2020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学科线上质量分析暨高考备考研讨会顺利召开。

会议由我主持,长春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与考试评价委员会成员、各高中学校(含外县区)教研组长、高三年级备课组长,以及各校高三语文教师共354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来自吉林省实验中学的魏冰戬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节高三作文训练课。魏老师立足本次二模考生作文写作实际情况,选取优秀试卷作为示范引领,带领学生感受思考考场作文得分状况,借鉴同级考生作文优秀之处以及相关问题,从而反思自己作文写作训练的具体问题。

课堂上魏老师针对目前学生写作的普遍问题,援引往届高三考生的优秀习作,突破现在学生写作的局限,在与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中总结概括素材运用具体可行的办法。并且致力于培养生成作文写作的思辨能力。本节课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身边事的能力,提升学生运用素材的立足点和境界。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巩智敏老师,结合高考语文命题形势,为各位老师进行试卷分析。巩老师提醒高三教师要认识在新高考“发力之年”(2020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考试大纲》的评价标准会同时作用于语文全国卷Ⅱ的现实。要确认学科素养需要在相应情境下,在对语言应用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文章写作能力、创新思维和探究等能力的考查中得以呈现。要思考“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高考评价标准是高考的指挥棒”观点的深刻意义,并据此兼顾模拟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与分析标准。指出监测试题定位于监测阶段性或专题性复习的质量、为确认或调整复习策略提供成绩数据参考、协助师生进一步调适复习和训练信心等,并给出命题建议。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实验学校李龙老师结合长春市二模考试的数据统计做了质量分析。质量分析从成绩分析、试题分析和问题反馈三个方面展开。

李老师指出,本次试卷体现出“稳定中有变化,常规中出创新”的特点:一是论述类文本阅读中采用非连续性文本呈现,考查内容突破原有论证知识,融入标点符号的考查;二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在设问方式上既从微观上考查必备知识,又从宏观上考查学科素养。在成绩分析中,李老师从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素养维度三方面就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解能力尚待提高,尤其是对文学类文本的挖掘深度要加强;二是规范作答尚待强化,要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和术语表达;三是逻辑思维比较混乱,要在日常教学中纠正学生的表述逻辑,并且李老师还就逻辑问题对写作的影响谈了自己的看法。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朱莉老师,分享了自己语文备考工作的观点:“聚焦情境,任务驱动。”坚持“确定方向、真实学习、聚焦情境、主题研讨”的教学原则。向各位老师展示了“审题”“主题写作”两个微专题教学。

强调新课标测评题目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典型任务来考查学生语文素养。以《理水》为例,解析2019年全国卷小说文本阅读命题呈现出的鲜明特点:(1)考查情境建构更开放;命题者有意突破就文本考查文本的封闭格局,将考查触角伸向学生原来的个人阅读视域和社会阅读视域,形成考试阅读情境与日常阅读情境的有机融合。(2)问题设计更综合。建议探讨研读题干中的指令语、限制语、导引语对于精准作答的意义。采用“专题整合”与“试题编创”的方式,强化审题训练。

主题写作训练中,朱莉老师以“抗击疫情”为背景,组合了8道作文题,涉及不同情境任务、身份设定,不同写作目的和文体要求。围绕同一素材,通过变换试题提示语,引导学生关注情境变化,理清行文思路,完成任务驱动作文的写作。朱莉老师提醒大家高三冲刺阶段,我们要关注训练实效,提供思维可视化路径,展示从思考到得出结论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架,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鼓励学生现场学习。让审题训练、思维训练贯穿语文活动始终。通过精准定位,高效训练,带动学生真实学习和真正地成长。

抱真求用应虚心,义理钻研方精粹。教学研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以套用,也没有四海皆准的方法能够照搬,需要教师不断钻研、不断结合自身实际改革、创新,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备考效果。本次会议将高三备考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发挥了有效的引领辐射作用。

6.组织实施了长春市高三二模试卷讲评公开课暨高三二模质量分析活动。

为进一步分析长春市三模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做好2020年高三年级的最后阶段复习备考,确保高三最后阶段复习备考方向正确、过程清晰、行动有力、效果显著,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高中语文学科于2020年5月19日,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了2020年长春三模质量分析暨说纲说题展示活动。

会议由我主持,长春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与考试评价委员会成员、各高中学校教研组长、高三年级备课组长,以及各校高三语文教师共366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吉林省实验中学周智深老师结合高考语文命题形势,参照新高考语文学科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标准以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也参照了《考试大纲》,对本次三模试题进行了说纲说题的展示活动,他先是就这次试题从题型变化、考试素材、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所体现的核心素养、难度和区分度等五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试题进行了评点,肯定了这是一个精雕细琢的匠心之作的同时也指出了些许的不足。然后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模式对其中的几道试题做了变式命题的尝试展示,通过对比,让老师们体会到在命题过程中命题的多元角度以及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层级的能力要求,从而更深刻的领悟到了每一道高考试题命制背后真正的素养理念。让大家从另一个侧面再一次认识了三模试题的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对语文高考评价体系以及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理论的再学习的想法。对高三一线教师今后的教学与自己单独命题都带来一定的启发。

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李龙老师结合长春市三模考试的数据统计做了质量分析。质量分析从成绩分析、试题分析和问题反馈三个方面展开。李老师指出,本次试卷体现出“基于学科素养,考查综合能力”的特点:文学类文本阅读,在注重考查学科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综合鉴赏能力;二是古代诗歌阅读命题时,遵循所选文本特点,一反原有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思维惯式,另辟蹊径,考查学生的现场学习力。在成绩分析中,李老师从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素养维度三方面就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审题的意识和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细读和理解题干本身,避免惯性思维;二是规范作答的能力仍需提高,尤其是有理有据的分析意识还需落实;三是一轮复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存在遗忘和辨析不清的问题,需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对学科必备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四是写作中学生思考的宽度过于局限,行文的深度不够。

本次质量分析基于测量工具及测试后得到的基础数据,评价现阶段高三语文学科复习及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通过客观数据和学生真实的作答情况精准而高效的剖析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高三的复习备考提供依据。

长春市十一高中刘晓华老师结合“回归课本与高考真题”以及“精选模拟试题”两个方面,按照“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写作”三大模块和老师们分享了复习策略。在“现代文阅读”的备考建议中,刘老师提出要有文体意识,要进行题型对位和学情对位的阅读鉴赏,还要注意高考真题文学类文本对学生价值判断的考查,并举出实例与老师们分享。在古诗文阅读中,刘老师强调高考真题中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其实质是在考查学生对诗歌起承转合规律的掌握,因此建议结合典型诗歌加以鉴赏理解,通过诗歌起承转合的相关内容找到通向理解诗歌的路径。在写作方面,刘老师强调,应该从情趣走向理趣,在最后阶段,既要注意作文题目的筛选,同时还要落实作文升格。刘老师所分享的备考策略站位较高,并能落到实处,结合了自身的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高中语文学科教研个人工作总结(全文共525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