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 控制自我评估(csa)也被称为管理自我评估、控制和风险自我评估、经营活动自我评估以及控制/风险自我评估,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自我评估的方法。其有三个基本特征: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自我评估。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内容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对企业内部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考虑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对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完整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等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二)内部控制的主体: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和频率;
1.根据企业所控制的风险的重大性以及内部控制在降低风险中的重要性的不同:
(1)经常评价:应优先考虑的风险的内部控制或降低风险最为重要的控制你,应更经常地进行评价
(2)非经常评价:一般不需要像对具体控制的评估那样频繁地对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
2.根据评价范围可分为:
(1)年度评价:指企业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对企业某一年度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惊醒的评价;
(2)专项评价:指企业在特定时点对特定范围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评价。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流程:
1.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方案,明确评价目的、范围和进度安排等内容
2.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
3.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4.确认内部控制缺陷
5.出具评价结论,编制评价报告
6.提出适当的措施,改进内部控制缺陷
(五)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遵循的原则
1.风险导向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重要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
2.一致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采用统一可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3.公允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事实为依据,评价结果应当有适当的证据支持。
4.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的确定及评价工作的组织事实应当保持相应得独立性。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适当的成本实现科学有效的评价。
三、企业为什么要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
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加强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合理的调配各种有益资源,需要我们建立现代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否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
(二)是为了防范风险与树立投资者信心。
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符合国际惯例,有助于揭示企业内控重大缺陷,维护投资者利益和资本市场秩序。投资者对投资行为的选择,不仅仅基于财务数据和相关信息,还要基于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与运行质量的分析,以判断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推行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加强交流沟通,促进信息对称的根本途径。
可强化单位内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促进各相关单位或部门之间信息的对称和透明,加强部门之间在授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独立业务审核、资产和记录的接近限制等具体控制环节的协作和配合,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优化内部控制结构,并根据各部门沟通反馈的因管理环境或业务性质的改变情况,适时调整、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
(四)推行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改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监督制约的有效手段。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四、举例说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必要性
第二篇:2014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江苏霞客环保色纺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江苏霞客环保色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按照财政部《企业内部
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14]7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 作指引》等有关规章规则的要求,对公司2014 年度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评估情况如下: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于2014年12月4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14]224号文批准,由江阴
霞客色纺有限公司整体变更发起设立,并于2014年12月12日在江苏省工商行政管 理局登记注册,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行字[2014] 83号文核准,公司于2014 年6 月22日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000 万股于 2014年 7月 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 所中小企业板上市,证券简称“霞客环保”,证券代码“002014”,公司总股本为 5032 万元。
2014 年11月15 日,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完毕,原非流通股股东向 流通股股东按每 10股流通股支付 3股股票对价支付股权对价后获得流通权。公司自上市至本报告期末,实施了送股和资本公积金转增分配方案,2014年
公司完成了非公开发行新增股份3000万股。截止 2014年 12月 31日,公司总 股本为20148.8万元。
公司经营范围:废弃聚酯物和其他塑料的综合处理、销售及其在差别化、纳 米功能性纤维、纱、面料,聚酯包装膜、带、容器及绝缘材料、工业材料、建筑 材料等相关制品中的开发和再生利用,上述产品生产、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 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 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 技术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针织品、纺织品、服装生产、销 售。
二、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子公司的各种业务和 ……此处隐藏15438个字……、基建项目、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等业务环节,加强对管人、管财、管物的过程监控,在坚持抓好共性业务的经常化监督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舞弊风险监控点,开展重点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纪等各种舞弊问题,堵塞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违规违纪,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五)内部监督公司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有关内部监督的要求,以及各项应用指引中有关内部监督的规定为依据,对公司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认定和评价。1、日常监督公司监事会对董事会运作、董事会成员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进行监督,时刻关注阻碍公司经营目标实现、威胁公司资产安全、隐瞒公司信息真实、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行为,并提醒改正和改进。董事会下设审核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审查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检查和审计,并对公司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审议。此外,公司
每年还组建内控检查小组,负责年度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自我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2014年在董事会和审核委员会的领导下,本公司继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对公司总部及子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与评价,了解内控建设和运行现状,分析内控设计及执行有效性,明确内控差距及缺陷,进一步优化完善总部及下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2、专项监督2014年,本公司以防控风险、规范管理为重点,开展监督检查、效能监察和专项治理工作。一年来,各级纪委和监督部门重点针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以及落实中国远洋决策部署情况开展了监督检查;针对机务管理、航运业务、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和业务、组织开展了内部审计、效能监察和监督检查。根据中央的工作部署,中国远洋深入开展了对“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 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通过抓好学习动员、责任分工、自查自纠和问题整改,实现了专项治理工作的整体推进,强化了企业基础管理。 七、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为了促进企业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规范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揭示和防范风险,结合监管机构相关要求,公司建立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机制,并确立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机制。2014年6月,公司分别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战略环境和核心控制活动层面的建设和实施情况,开展了有效性评价。针对内部控制战略环境层面,对内控体系要素的建立健全情况进行评价,并判断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针对内部控制活动层面,抽取中国远洋总部11个部门的11个部门核心程序,进行有效性测评,并判断控制活动的有效性。通过评估,内部审核小组认为公司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我国有关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能够适应公司管理的需要,基本保证了编制真实、公允的财务报表的要求,在重大风险失控、严重管理舞弊、重要流程错误等方面,具有控制与防范作用。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内部审核小组尚未发现重大风险失控、严重管理舞弊、重要流程错误。 为落实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机制进行了对比评审,并进行了改进,它不同于过去通过检查历史记录与内部运营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传统评价模式,而是把内部检查的重点放在关注企业具体业务流程运营中面临的风险上,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内部控制有效评价的起点,重点关注企业为降低风险所采取的各项控制措施,通过运用以风
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结合企业内控的目标,评价现有控制措施能否将风险降至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的过程。公司的内控有效性评价机制还明确了评价原则、组 织职责与权限、评价内容、评价程序方法、有效性认定标准、缺陷改进等内容。2014年12月份,本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并对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对公司总部及下属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根据此次内控评价检查结果,从整体来看,本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结构基本合理,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基本符合了国资委和财政部对于内部控制体系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的要求,按照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不存在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但由于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还正在处于全面建立后的初期运转磨合过程中,对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还存在部分一般缺陷,需要总部各部门及下属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执行力度,从而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八、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整改措施本公司建立了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机制,对于内部控制评价发现的缺陷由各公司、各部门制定整改计划,并实施整改,经过内部控制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后,在下一次内部控制评价中进行效果的确认。针对2014年度总部和下属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所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总部和各下属公司均已制定了详细的、明确的整改措施和整改完成时间表,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对于“相关制度不存在”和“相关制度不完整”类缺陷,责任部门和公司将编写完善相关制度,明确组织职责和操作流程;对于“相关制度不符合业务实际情况”类缺陷,责任部门和公司将修订更新相关制度及管理办法,优化业务流程,确保相应制度流程满足实际业务开展需要;对于“未按制度要求执行”类缺陷,责任部门和公司将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逐步加强对相应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考核力度,提升内控工作执行力,同时也加快相应控制工具(如计算机系统)的完备工作。接下来公司还将开展内部控制检查,对相关部门和下属公司内控改进措施的制定和执行进行检查验收,推进内控缺陷整改工作的开展。鉴于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司将依据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对照评价工作发现的内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中国远洋内部控制建设规划,并分解为年度计划目标,逐步推进,以企业治理理论为核心的全面风险控制管理思想为 基础,逐步指导各下属公司梳理内控制度及程序框架,开展全面风险评估,实现公司内外各层面内控要素的对接和整合,确保内部控制整体结构运作的一致性, 全面提升公司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全面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公司战略目标,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九、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本公司认为,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本公司具有较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公司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辨识、评价和应对,具有健全和完善的内控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具有较强的信息传递和沟通能力和内部监督力度,并且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执行。公司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我国有关法规和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能够适应公司管理的需要,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在重大风险失控、严重管理舞弊、重要流程错误等方面,具有合理的防范作用。因此,可以认为本公司具备比较合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对实现公司内部控制目标提供了合理的保障,而且公司能够客观的分析自身控制制度的现状,及时进行完善,满足和适应了公司发展的需要。本公司董事会认为,自 2014 年度 1 月 1 日起至本报告期末止, 本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是有效的。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2014 年 3 月 29 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