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北京旅游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4-10-03 18:48:47
北京旅游实习报告(精选多篇)(全文共16567字)

第一篇:北京旅游实习报告

实习主题:北京??

实习地点:北京

参与人员:旅游管理专业09届同学

实习时间:2014-7-10至2014-7-15

7月10日四平天气 晴

今天09 旅游管理的全体同学要开始为期四天的北京野外实习。

下午一点半,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四平市站前广场集合,发过火车票后就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一路上同学们怀着对实习内容的期待,多少有些兴奋,所以大家并不觉得累。

7月11日 北京天气 阴雨

凌晨三点,我们在北京站下车。乘大巴去宾馆入住。

早上,我们在宾馆门口集合,确定一天的行程之后就出发了。

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行动,乘地铁到天坛后就开始了第一天的游览。

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是一处非常理想的祭祀场所。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无数珍贵文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

我们先到的是祈年殿,它是皇帝在孟春祈雨的地方。整个景区位于天坛的北端,由祈年殿及两厢的配殿组成院落。祈年殿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作,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当年的祈年殿是座长方形大殿,由于当时天地合祭,故这里不仅是祈谷的场所也是祭天的场所。自1530年,明嘉靖九年以后实行天地分祭,在天坛的南端设圜丘坛,又在北郊设方泽坛,这里便成为祈谷坛了,而且还将原来的长方形大殿改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圆形大殿。清朝光绪年间,祈年殿毁于雷击,后来重修。解放后,政府对其进行多次修缮,使得祈年殿焕发出比昔日更美的光彩,也成为北京旅游的象征。高耸的祈年殿端坐于三层汉白玉筑成的祈谷坛上,三层圆形的殿顶上遍铺蓝色琉璃瓦,以蓝天为背景显得协调优美。原来三层殿顶所铺的琉璃瓦自上而下为蓝、黄、绿三种颜色,象征天、地及万物,后来为了突出敬天之意,统统换成了蓝色。祈年殿不仅外形优美,其内容结构更是令人拍手叫绝。整座大殿俗称无梁殿,完全靠28根擎天柱支撑,更无铁钉、水泥等建筑材料,全由木料卯合,看得同学们目瞪口呆。我们无不为我国古代的建筑工艺感到骄傲。大家都在祈年殿拍了照片留念。

由于计划的不充分,我们发现在这理花费了太多时间,很可能影响到游览进程。坐了一夜的火车就出来了,有的人也觉得累了。我们就在长椅上休息了一会儿,吃了点早上超市买的零食。在这么古朴肃穆的皇家园林里吃东西别有风味,大家都很开心。

大家都休息了一会之后,我们开始了之后的游览。我们来到了圜丘。这里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坛院落中的西边,那里有一杆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灯杆,是祭天的时候挂灯笼用的。东边的绿色建筑叫燔柴炉,是在祭天大典结束后,焚烧祝板及祭品的地方。

走到近圜丘,发现他有很多特别近之处。它是一座三层的圆形石台,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然要设计成圆形了。据说圜丘是用“九”

建成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一边登台阶,一边数这组台阶有多少级。往上还

有两组台阶,每组也是九级,整个圜丘坛东、南、西、北各开一口,每个登坛口都有

上、中、下三组台阶,每一组台阶都是九级。

坛面中心,有块圆形石块,它叫天心石,被一层一层的扇形石板所环绕,这第

一环是九块,第二环是二“九”一十八块,第三环是三九二十七块??没想到这一块

小小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大家都排了很久对。终于站在了这块皇帝曾经站过的

石头上上拍照留念。

游览完我们眼前豁然出现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它叫海墁大道,有叫丹陛桥。

它是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及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的作用,全长

360米,宽约30米,分为三路,中间宽阔的路面为神道,就连皇帝也不能走,东侧

的窄路为“御”道,供皇帝专用,西侧为“王”道,为随同皇帝祭祀来的文武大臣们

而设。整个路面底部由南向北逐渐升高,最北端与最南端相差2米,而路面上部看起

来很平坦,这种设计方法的妙处是象征皇帝步步升高,寓为升天、祈福。可又没有真

的让皇帝“步步升高”走斜坡而受累,于是采取了“上平下斜”的形式,既让皇帝舒

服地走着平道,免去“登高”之苦,又不失其“登高”之实,真是令人叫绝!

不知不觉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我们事先规定下午三点在天坛东门集合回宾馆,

看来要准备往回走了。园区里花草古树随处可见,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路边的花鸟树

木,到东门理规定时间只差两分钟。我们有一次点名,确定每个同学都回来了就回宾

馆了。

回到宾馆,有的同学已经开始为明天的活动做准备了。

2014-7-12 北京 天气阴

今天的路线是大家一起乘地铁到前门,然后参观天安门广场,之后游览北京故宫,

下午各自回宾馆。

我们到天安门广场时是上午八点左右,广场上人不是很多听说阿根廷总统克里斯

蒂娜今天访华,果然,在广场上我们看见了阿根廷的国旗。

以前在电视和书籍上对天安门广场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现在亲自站在目前世界

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心情还是有些激动。广场周围的建筑也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

的。

西侧是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参政、议政、举行重大会议,当家作主行使

主权的地方,由三部分组成,南部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中部为万人大会堂,北端是

国宴大厅,整座建筑自设计到完工只用了10个月,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广场的东侧矗立着中国历史博物馆及中国革命博物馆,那里是收藏并展览中国古

代、近代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的主要场所。

广场的正中,巍巍耸立着中国第一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是天安门的标志性

建筑之一。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近代革命的见证人,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

一二˙九都发生在这里。天安门广场也是新中国诞生的见证人,更是今天人民幸福生

活的见证人。现在,它已被全国人民评为“中国第一景”,每天都有 ……此处隐藏12623个字……,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出了故宫,我们来到了地坛,这是个老年人散步打牌的地方,曾经是皇帝祭祀的地方,现在好多老年人在这里打牌,锻炼身体,还有个门球场。

最后我们去了王府井,这里有好多小吃,我们去吃了全聚德的烤鸭,然后就坐车回到了宾馆。

第六天天气晴

这是在北京的最后一天,早晨起的比较晚,退了房子坐车来到天坛,天坛在故宫东南方,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4倍,是明、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

吃了中饭我们就前往火车站坐火车,旅途就这样结束了。

第七天下雨

醒来后,看见外面下起了雨,这就是南方和北方的区别。通过五天的考察,我感觉这一趟有很大的收获,见识到了很多,我们真实感受到北京文化,浓厚的文化底蕴,现代化都市繁荣展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以巨大鼓舞,激励我们向上奋进,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第五篇:北京实习报告(认识实习)

实习总结

伴随着这一学期的结束,转眼间,我们即将步入大四。在大三的结束之际,我们迎来了我们的第一次异地实习,这次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

这次实习的形式为认识实习,主要目的是让我们认识中国的古建筑或者某些现代建筑,因为作为一个建筑学专业的学员,广阔的眼见和见识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这次的目的地选为北京,是有他的原因的,因为北京作为首都个一个世界文化历史上的古都,所拥有的知名建筑的非常多的。

学习建筑,不应该只沉浸在思考之中,而且也应该身临其境的感受他,只有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我们在七月八号清晨来到的北京,虽然是再次来到北京,但是北京还是给我以震撼。令我震惊的不是其较为发展迅速的经济,也不是其建筑规模与数量的巨大,而是古今建筑生活气息的驳杂,奥运村各个建筑场馆无不透露出现代建筑的钢筋水泥,高大时尚的浓厚现代感,而置身于故宫、十三陵等古建筑群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则是古朴,厚重,充满着浓郁的气息,木头的糜烂的古代皇家的奢侈感,却透漏着另一种的庄重,在这份庄重之中却又有着一份贴近自然的轻松。而在我们所寄宿的南锣鼓巷周围,却又有着有别于这两种气息的别样感受,游走于古朴与现代气息之间,混杂着浓厚的商业感。北京的规划各处也不尽相同,在数种气息驳杂的北京街市巷道之间是老北京那种浓厚的生活气息。虽然四合院以及胡同的数量在日益的减少,但是来自于骨子里的北京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间就可以改变的。这种环境和氛围,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作为我们参观的第一栋建筑——国家博物馆,给我的印象是体量很大,如同首都北京,给人以宽容的感觉。体积大却不会拒人千里。当然,走进去,给人却截然不同的感受,分明的功能分区,明确的交通流线,而且足够美观,尽显大师风采,使人叹为观止。

之后我们又去参观了国家大剧院,这是一个巨蛋形式的建筑,加上在水中的倒影,构成一个全蛋的构图。这个建筑是由钢架构成的网壳建筑,网壳中包裹的剧院的功能分区,也印证“建筑的美在于结构美这句话”。相较于国家博物馆的威严,国家大剧院则显得更加亲近自然。

而在北京的实习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人们赋予建筑的除去功能之外更深层次的对于精神上的一种追求。之后参观的建筑中,798艺术区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798艺术区我们是在很早的时候去的,所以到了之后没有几个人,正是这种清晨的安静反而给了艺术区别样的气质,艺术区内的展品大多数是雕塑,各种各样的雕塑,当然,本身而言艺术区内的建筑也称得上是一种艺术品,在艺术区里,有各式的涂鸦,有个人的画廊,当然其中居多的是露天的一些雕塑。在艺术区本身而言,功能性反而大大的减少,更多倾向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当然并非是一种流于外表的艺术,其实在这里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人群生活的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渗透于雕塑、建筑等等当中,通过他们来表现出来。

在798艺术区感受到了精神层次的解读之后,人们更多的更直接的还是来自于物质的追求,三里屯和王府井步行街便是这样的物质追求所衍生出的产物,在三里屯里,建筑的形式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第一眼看到三里屯是视觉上的一种冲击,高档时尚的建筑表皮,色彩的鲜亮与浓郁以及夸张的建筑形态,在这

些种种之下,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是功能上的分区域,在区域与区域之间是大面积的中庭,联系区域与区域间的构建,可以是一条露天的天桥,可以是层于层之间那并没有断裂开的功能块,在这里建筑师优异的功底可见一斑。总之,作为时尚的代名词,三里屯的视觉性确实做到了令人新奇而不厌烦。相比于三里屯的时尚,王府井步行街的外表则柔和,类似于普通的步行商业街,亲民不拒人千里之外,但是作为中国第一街的王府井步行街,其商品的玲琅满目不得不令你折服,仿佛来到了购物天堂。

中国的古建筑闻名于世界,而中国的古建筑的精华在于北京,北京的紫禁城,天坛,雍和宫,十三陵等,都称得上是世界文化历史上的瑰宝。在参观过故宫、天坛等一系列的皇家建筑后,我们对于古代人民对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有别于日本的枯山水,以及欧洲的人工之美,国人更加的倾向于自然的和谐之美。而在参观了古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北海公园等等,使得我更加印证了这个想法。“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个句话可以很好的总结我国在古代园林史上的造诣。

古建筑与新建筑的和谐相处并非没有可能,北京城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偌大的北京城,穿插着四合院和胡同,共存着高楼大厦,他们看似格格不入,但是又是那么和谐的共存在一起。人们生活在这里,和谐静谧。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新旧建筑的融洽共生已经是势在必行的重中之重,关于旧建筑的保护,通过在北京的一段时间的实习,由于城市的高速发展,发现地地道道的北京四合院已经越来越少了,北京的胡同儿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淡化,新建筑的大面积的新建使得旧建筑的生存空间日益的锐减着,新的发展仰仗于旧的继承,只有读懂了旧建筑的文脉才能发展出有活力的新建筑。

总体而言,北京的实习路线是在新旧建筑的的参观交叉进行的,古建筑比如十三陵、颐和园、故宫、景山、天坛等等,而新建筑则如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三里屯、奥林匹克公园等等,虽然这些建筑并不能囊括北京的许许多多的其他建筑,但通过这些建筑的参观认识,我们还是从中看到了北京建筑群的缩影,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深刻了解了北京的新老建筑。同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建筑吸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建筑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些建筑的了解,我们对之前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也有了一个系统的深化,建筑取自于生活更应当高于生活。

歌德曾经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此,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妙的艺术等待我们的发掘。虽然北京的实习之旅已经结束,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回味是无穷的。也希望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运用这次北京之行给我们带来的道理。

《北京旅游实习报告(精选多篇)(全文共1656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