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冈饮食文化
课程名称:中国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学号:0936210***姓名:林岳峰
苏东坡与黄冈饮食文化 我的家乡湖北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地理方位为:东经114°25′至116°8′、北纬29°45′至31°35 。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黄冈市党、政、军机关驻地黄州,是中外闻名的文化古城,西距省会武汉78公里。
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现辖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万。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冈有2014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黄冈饮食文化也在荆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千百年的孕育,黄冈饮食文化慢慢凸显出其独特的风味。
宋神宗元丰年即公元1080年,一代文学巨匠苏轼被贬黄州,至元丰七年(1080年)调离,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又四个月。在此期间,他不仅以其辉煌的文学作品使黄州声名远播,更以其旷达的人生品格、遇事善于琢磨研究精神,在与黄人交往中,注意研究烹饪艺术,特制了东坡菜和东坡小吃,“中国烹饪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辉煌灿烂的饮食文化的繁荣,作出了突出的、数一数二的重大贡献。”
贬居黄州期间,是苏东坡制菜、作点、酿酒最多的时间。被贬黄州后,苏轼亲自制作了许多精美可口的菜肴,当地老百姓把这些菜叫做“东坡菜”,如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七种东坡酒中就有东坡蜜酒、黄州“压茅柴”酒在黄州酿成。东坡先生都留下了一首通俗的诗歌,成为黄州优秀传统文化中与东坡文学文化遗产并肩比美的辉煌亮点。东坡菜、东坡小吃和东坡酒奠定了黄州东坡系列饮食文化的基础。另外,还有些苏轼喜食的当地食品,人们为了纪念苏轼也在这些食品的前面冠以“东坡”二字,如东坡饼等。 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具有鄂东地方风味的传统风味菜点和小吃,如黄州的烧梅、炒汤圆,团风的狗脚、 耙鸡汤,麻城的肉糕、银丝空心面,红安的绿豆耙,武穴的酥糖,罗田的印子耙等。这些充满鄂东地方乡土色彩的小吃,既可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也是招待贵客不可多得的地方特产。
1 / 3
东坡菜
相传苏轼在黄州生活期间,亲自制作了许多精美菜肴,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等“东坡菜”一直流传至今。在黄冈还能品尝到烧梅、炒汤圆、耙鸡汤、肉糕、银丝空心面、绿豆耙、酥糖、印子耙等充满鄂东地方乡土色彩的小吃。
黄冈宝斗饼
饶平县城黄冈镇生产一种饼食叫宝斗饼,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一个饼种,八角四方,如赌具宝斗,故名。它的用料,非常精美、讲究,以猪油或豆油混和精面粉作饼皮,饼馅用绿豆豆泥(砂)加油、白糖、白内丁、冬瓜丁、葱珠油和冰片,捣匀后装进瓮里密封冷藏,存放一段时间后才取用。这种宝斗饼,吃起来松软、清甜、凉爽,不粘牙,不油腻,非常可口,一直畅销国内外。许多归国华侨和港澳同胞常慕名购买,因而久盛不衰。
黄州烧梅
黄州烧梅是黄州城传统名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亦叫石榴烧梅。当时黄州为八县生员应试之地,各地考生喜食黄州烧梅,店家就在烧梅上端点了一点,象征红顶子,祝考生科场如意,高榜及第,又含有“榴结百子,梅呈五福”之意。黄州炒汤圆炒汤圆为黄州地方风味名点。自清光绪元年(1875年)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此汤元为秋冬两季时令品种,操作复杂、技术性强,炒出之汤元色泽金黄,外焦内软、香甜可口,食而不腻。系用芝麻油火文火慢炒而成。
团风狗脚
团风狗脚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据史书记载,狗脚曾是苏东坡喜爱的点心之一。狗脚系用白面粉、糖稀、红糖、麻油、五香和苏打和面做成的狗脚形的食品,贴放在炉内红炕上烘烤而成。其色泽金黄,松酥可口,香甜,耐存放,为团风特产。
武穴酥糖
武穴酥糖属地方传统特色产品,武穴市原名广济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时人称为“桂花董糖”、“止
咳粹”、“孝母酥”。后经作坊加工,历代糕点名师不断改进,於清朝道光八年定名为酥糖。武穴酥糖伴随着这个美丽的传说,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流行於吴头楚尾、长江中下游一带,经久不衰。
在苏轼之后的几百多年中,黄州地区的人民群众和有志之士,不仅继承他所留传下来的系列饮食文化制作方法和技巧,同时,还沿着他的研究方向,继续研制出了更多新的饮食种类的品牌,使东坡系列饮食文化成为社会财富和一笔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篇:黄冈地域文化讲稿
黄冈地域文化的介绍
一、自然地理环境简介
黄冈位于湖北省的东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地形大部分为丘陵,长江沿岸散布平原,湖泊塘堰众多。黄冈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线分明。光照丰富,雨量充足。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具有相当好的农业生产基础。 现辖一区(黄州)、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黄冈区位交通得天独厚,其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自古具有 “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因此,自古以来黄冈就是战略和交通的要道。
二、黄冈的地域文化特色剪辑
黄冈历史悠久,早在旧古器时代,本区域即有人类居住。据有关部门查考,夏商时代,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史记·夏本纪》),本地域即为皋陶后人的封地(英六即英山、六安一带)。这里是才子、将军的故乡,这里有全国闻名的"教授县"、"将军县,文才武将,群星灿烂,自古以人文发达著称。而五祖寺的菩萨,东坡赤壁的胜迹以及黄梅的挑花,蕲春的四宝,更令人心驰神往。
(一)教授县——才子的摇篮
黄冈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学者胡风,经济学家王亚南,爱国诗人、民主斗士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地质学泰斗李四光,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共和国前任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代)、李先念,军事家王树声、秦基伟等230多位将军都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中国三大“教授县”,指的是湖北省蕲春县、江苏省宜兴市、江西省临川县,黄冈就位列其一。据史料统计,蕲春在明代科举考试中进 ……此处隐藏13549个字……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局限在乡镇的农贸市场(集市)上,而在
黄冈市区的中心菜场、壕沟路菜场、八一社区菜场等等菜市场上,不合要求塑料袋的使用量仍十分大。
(四)居民购物袋的使用习惯在逐步改变
针对消费者我们做了个调查:在超市购物之后还要花几毛钱再买一个塑料袋(而原来都是免费的),有3.5%消费者心理上“有些不舒服”;但有74.5%消费者认识到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也表示“能理解”;“境界”更高的是占22%消费者,购物时已经将塑料袋换成了无纺布袋,支持环保事业。“限塑令”实施已近两年,大部分消费者已经适应了新的规则。 我们对黄冈市在校大学生(黄冈市有四所高校,相对经济独立的高校大学生也已经成为黄冈市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调查,在“限塑令”推行前,60%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1—3个塑料袋,31%的学生每天使用4—6个,推行后,70%的大学生表示“能不用塑料袋,则不用”; 60%的大学生表示已经开始重视塑料袋的重复利用。
二、“限塑令”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居民环保意识差别大
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有8.6%的城市居民不知道环保的好坏与塑料袋的厚薄究竟有什么关系,对“限塑令”的推行持怀疑态度。而这种意识在乡镇居民中,应该还要高的多。我们在学校附近的南湖街(为城乡结合部),对本地居民随机发放了100份问卷,有高达37.6%的居民抱有此种意识。城乡居民环保意识差别较大,直接导致“限塑令”的推行在乡镇或者城乡结合部更为困难。
(二)超薄塑料购物袋的生产环节存在监管不力
超薄塑料购物袋在生产环节仍然存在漏洞,缺乏有力、可行的监管,势必为市场的某个环节对“限塑令”的不配合推波助澜。如前所述的年产规模在2014万条塑料袋以下的小厂,已经成为城市、乡镇各类菜(集)市场超薄塑料购物袋免费使用的主要供给源。
(三)“限塑令”规范范围小
“限塑令”规定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有偿使用塑料袋”,但是塑料袋的使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任何范围的经营都会涉及到塑料袋。禁止使用不符合规格的塑料袋不应局限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这少部分范围,而应在整个商品经营流通中。不然会给人们造成在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使用塑料袋受“限塑令”规范,而其它行业或其它地点使用塑料袋可以不受“限塑令”制约的误解;,给得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执行带来困难。
(四)“限塑令”罚则不明确
一是对“个体经营者为了招揽顾客,免费提供合格塑料袋”是否也应进行法律处罚?如处罚,是否与“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相悖?二是对“商品零售场所的经营者、开办单位或出租单位”处罚主体,不易操作。如:农贸集市中某个经营户违反规定,是处理经营者,还是农贸集市开办者,或是两者都可作为处罚主体进行处罚?三是对生产不标准塑料袋的厂家的处罚依据不明确。
(五)替代品开发滞后
塑料袋的使用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绝对禁止”不现实,有94.3%的被调查者认为市场缺乏价格低廉、利于环保的塑料购物袋的替代品供消费者使用。
(六)行政主管机关的分工不够明确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商场、超市在“限塑令”执行过程中,主要依靠行业自律。行政监管往往只发生在制度推行的初期,或者“限塑令”颁布周年纪念日等特殊时期,而在执行过程中,脱离了有效监管,会让“限塑令”的执行缺乏更有力的行政支持,会让我们的初期行政监管工作做了“无用功”。更为重要的是,多家行政机关不知谁应该是“限塑令”的主管机关。环保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城管局、物价局似乎都有管理的职责,也似乎都无法全权监管。
而从我们对工商部门的访谈得到的信息来看,工商部门也是“有苦难言”,其监管十分困难。一是由于需要监管的面大量广,且商品流通领域每时每刻都在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工商部门难以监管到位;二是目前政策没有赋予工商部门监管的强制手段,监管缺乏力度,难以有效实施监管职责;三是限于人手,无法对城乡菜(集)市场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管。
四、对进一步推进“限塑令”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参与,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为载体,利用新闻电视、网络信息、报刊媒体广泛宣传塑料购物袋对环境的危害,开辟“限塑令”宣传专栏或固定版面,持续半年或一段时间,加强宣传,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为该政策的顺利实施做好舆论导向,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电视上发布公益广告,在各大超市、集贸市场显眼处张贴政府布告。通过社会组织招募环保志愿者、限塑劝导者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市民对该政策的知晓度,增强该项政策的权威性和执行的强制性。
(二)加强对重点塑料袋生产厂家的监控
塑料购物袋的生产是其销售、使用的源头,要做到、做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就必须堵住源头。建议有关部门采取“刚性”措施,加强对塑料袋生产厂家的监控,特别是小型生产厂家监督与管理。
(三)健全立法,为“限塑令”的执行提供确实、可行的政策支持
通过制定诸如“《实施办法》”等立法形式,提高“限塑令”可操作性。用立法来补充、完善“限塑令”的不足,明确工商、质检、城管、环卫、环保、价格等部门的职责范围、分工及执法主体,必要情况下可增加监管职能部门,进一步细化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场所、塑料购物袋的概念和范围。制定详细的监督办法和违规处罚规定,为监管部门监督提供依据。同时出台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通过国家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支持、鼓励塑料购物袋的重复使用和有益使用。
(四)加快替代品开发
督促有关科研部门加快研发步伐,尽快推出既环保又经济的塑料购物袋的替代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需要。
(五)采取激励措施,发挥引导作用
有些聪明的商家主动地将环保购物袋的使用结合到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中,使环保购物袋成为一种流动的广告和商业名片,在一定程序上取悦了消费者的心理,提高了销售量,同时随着无纺布袋走入千家万户,企业的知名度也在提高,同时也能体现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一举好几得。
我们建议可以采取很多办法:比如在商场售出的厚度达到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贴上专用的信息条形码,如果顾客在本商场一次重复使用,则购物时享受约3分钱的优惠,如果两次重复使用,则优惠5分??等等,通过打折的方式,刺激、鼓励消费者重复使用塑料袋;又比如针对实施“限塑令”,大卖场的收银程序更为复杂而带来的收银速度减缓问题,可以开辟“无塑料袋快速通道”,凡是自带购物袋的顾客可以在此通道快速结账,而需要购买塑料袋的顾客则在其它收银台结账,让顾客自觉或不自觉产生心理差异,推进顾客不使用塑料购物袋消费心理的形成;又比如推出“出租购物篮”服务,对于没有携带无纺购物袋又不愿意购买塑料购物袋的顾客,可以要求提供一定的押金,给出一定的缓冲时间无偿提供购物篮等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