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摘要: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的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科学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运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
关键词:心理、自信心、鼓励、评价。
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和心理品质,具有自信心这一人格特征的人有着很高的成就动机,他们对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斗志,这些人更容易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如果说对成功的追求是引力,奋斗是动力,那么自信就是内力,有了这样的内力才能驱动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竞争制胜的行为。
作为西北山区的农村普通中学,目前虽然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多媒体网络进入课堂等,这些硬件条件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有兴趣去研究去实践。但由于地域影响,学生普遍对自己自信心不足,一度萎缩懦弱,成绩不很理想。如何摆脱此种困境,让学生走出自信的“我不行”的阴影,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他们全面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找出适宜的方法与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研究这些问题,从培养、鼓励、发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变“我不行”为“我能行”。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现代学生现状
中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亲自己争取不到的社会地位,实现不了的理想希望孩子这一代帮他们去实现。现代孩子生活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中。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总要求他们必须不断进步,却很少考虑他们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是否有信心去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和期望。如果平时没有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困难一来,事情一多,期望一高时,他们丝毫也没有信心去面对每一件事。表现在:对什么事都不敢尝试、害怕竞争、害怕失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2、培养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把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培养目标。中国少儿委员会提出我国当代少年儿童要具备“五自”,自信就是其中之一。从小培养儿童少年的自信心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却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
学生不同程度存在自信心不足的表现也较为明显,因而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和研究的力度。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科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
(1)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中小学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老师评价这个学生能干,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
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当学生的学习、生活或其他方面已经努力但还不够理想时,要肯定其努力和进步。比如可以说:“我知道你做这件事已经很努力了”、“我看得出来你花好多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看得出来你已经进步了”、“对于这次考试我知道你在用心准备”、“你觉得距离目标还好遥远,但想想你从刚开始到现在的进步,真让老师高兴”……
(2)多角度评价学生
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是看各学科成绩来全面评价学生的。这样一来,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在这方面有过许多次的失败,直接导致学生出现情绪、兴趣上的波动,影响学生的心理环境和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学生就缺乏自信心,缺乏了上进的勇气。因此,在评价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兴趣、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计算能力、人际关系等等。如对一个学习不够努力但劳动非常积极的学生,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他:“有了你的帮助,大扫除做得又快又好。”或者:“因为你的帮忙,使我的工作变得容易多了。”对学习马马虎虎但非常喜欢做手工的同学,可以这样评价他:“喜欢你的工艺作品,它看起来很有创意。”……这样进行多角度评价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运用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
(1)信任激励
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象……”就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课文读错了,词语写错了,教师先表扬他不怕错的精神,再对他说:“下次还请你,老师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师为他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总会有进步的。鼓励的话语有:“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对你的有信心”、“这个虽然还没完成,但是我相信你会完成它”、“我知道你会处理好的”……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尊重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越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就越体会到这样一条真理: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损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关实验表明,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受到批评训斥后,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某某同学,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请”出效率来。
(3)赏识激励
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的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就是“瓦拉赫效应”。它启示我们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对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学生答题正确了,教师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样”、“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语言予以赞赏。
3、感受成功,使学生获得自信心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把握一切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开发内在的动力,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树立自信心。
(1)学会自主管理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期望成功的心理特征。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中,那些能力较强,有特长的“好学生”往往占据了舞台,而那些所谓“差学生”似乎只有当观众的份儿,这样一来,能力强的学生机会也就多,能力也就越强;能力弱的学生机会似乎没有,因此他们对各种活动往往报以冷眼旁观。为了增强他们的信心,应注意给他们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看到自己能行。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既把学生看作是管理的对象又把学生当作管理的主体,以此提高他们的主人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
在学生升入中学后,他们的自主自立意识逐步增强,应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渐渐学会自主管理,学生在学习管理中品尝到了苦衷与乐趣,最重要的是都有了一个体验成功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增进了自信心。如: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组建班委会,制定班规及班级公约;发现班级学生出现问题,让他们自己讨论,并商定如何改正;班委会自行处理班级一天内的大事小事,每天总结当天的情况……
(2)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在班级管理中,为了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使他们的成绩、长处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班级应有“班级闪光日志”,记录学生每一天的每一点成绩,每一个成功。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看到自已同样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已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教师将学生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件、内容和日期,及时进行记载,并定期在集体面前宣布,每月给家长通报一次,鼓励学生争取再成功,提高自信心的水平。学生在受到激励后,树立起了自信心,为他(她)们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运用成功教育的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创设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真正地展开与实现。为了使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空间,结合中学生的特点,要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文体活动、手工制作、读书比赛等。这些活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吸引了更多同学的注意,使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脱颖而出,使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这对他们无疑是莫大的鼓励与肯定。这些鼓励与肯定,将成为一种动力,推动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地向新的更大的成功迈进。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陈琦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2月
2、《学校管理心理学》 程正方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
3、《心理素质教育实用全书》 开明出版社 2000年2月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2年9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