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37篇《教学随笔如何写》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教学随笔如何写》相关的范文。
篇1:如何写教学随笔如何写教学随笔
教育生活五彩斑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然而,大多数的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把这些感受及时记录下来,使之在忙碌中匆匆消逝。怎样找到一种载体,促使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呢?笔者认为,教育随笔就是一种比较适合于一线教师的文字载体。它可以借助于不拘一格的文字表述,在工作的间隙,对点点滴滴的心灵触动加以记载、回顾、提炼和总结,让思想自由地流动,让情感自由地抒发。
一、格式:叙议结合
随笔是自由文体与个性表达的完善结合,具有“短(短小精悍)、平(随意平和)、快(及时反映)”,的特点。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蕴隽永为其特色。核心是“随”,也就是自由地抒写心灵、描摹生活、表达情感,只求真实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教育随笔主要用来表达作者对某一教育事件的各种思考 (本人是“当事者”,而非“观察者”) ,所涉及到的往往是一些正在发生的或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包括在这件事上的所言所行,事后是以怎样的态度来审视的,从这件事中获得怎样的触动、震撼、启示。所以,“事件+思考”是教育随笔的基本构成。对事件的表述里带着自己的真实体验;由事件而引发的个性化思考体现感悟。这些事件可从大处着手、旁征博引,对一些理念进行生动的阐述;也可从细小处寻找突破口,通过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细枝末节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给人以启迪。
如管目荣老师的教育随笔《“锅”要趁热“刷”》[发表于《青年教师》2007⑼]:
“锅”要趁热“刷”,意思是刷锅的时候一定要趁着锅还热的时候刷,即把炒好的菜倒到盘子里就快刷。刷锅、洗碗是每天必须干的家务活。每次刷锅的时候,我发现刚炒完菜,把水倒入锅中轻轻一摇晃,油腻污渍便荡然无存。如果吃完饭后再去刷,需要用炊帚来回擦好几遍才能刷干净。
由此我联想到对孩子的表扬。表扬是一定要及时,就像刷锅一样,趁热刷效果明显:当孩子表现出了教师所期待的行为,就要马上表扬,及时的表扬才能更有效,越小的孩子越应如此。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点点滴滴的进步都应该是进行表扬的理由。不要吝啬自己的一句的话,哪怕是一个眼神,对孩子来说,都会带来春风般的温暖。不要等着学生的进步转化成大大的成绩时再进行表扬,因为到那时怕是锅已凉了,无论你怎样的真诚都不能打动学生了。
同样,批评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尽管学生违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教师也要立即进行批评教育,指出错误的原因,让他吃一堑,长一智。否则等酿成大错,悔之晚矣。
教育随笔一般取材广泛,一切和教育有关的话题都可作为素材,形式活泼,有一种“我手写我心”的随意性。相对于论文而言,随笔更富有思想,可以有更多“大胆猜测”的内容。虽然随笔与案例都有“叙”(讲述真实的事件)和“议”(有感而发)的类似结构,但是随笔的议论成分更多一点,并且所展示的`事件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一个很小故事的情景片段。
二、内容:反躬自问
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教育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感受,有时是一点感动、一丝酸楚、一阵狂喜,有时是一片失落,但若及时地提炼,就有可能是一颗珍珠。面对纷纭的教育现象,即使别人习以为常,也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否轻易地被别人左右了?在这个问题或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要让思考伴随着教育的整个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在听课或赏析课例时不能失去自我,应带着自己的理念、观点、思想去扬弃别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做到扬长补短。
教育随笔的撰写在很大程度反映了教师对某个活动的整个过程的总体性反思,或对其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进行局部性反思。可以是总结成功的经验,有利于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可以是查找存在的不足或失误,这是一种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宝贵资源。总之,及时地记录能促进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例如,沈志媚老师在《我这样记教学随笔》[发表于《师道》2007 (21)]中所写的“教学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后的随笔”:
在学习“南望王师又一年”时,学生甲说:“沦陷区的老百姓眼巴巴地向南张望……”;学生乙说:“沦陷区的老百姓天天盼望……”;学生丙说“这里的望是‘绝望’!因为陷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盼了无数年,却始终没有盼到。”虽然课已经下了,但沦陷区老百姓由“张望”到“盼望”及至“绝望”的形象依然在我脑中浮现,孩子们一张张悲愤交加的脸庞依然是如此清晰。虽然我明知道参考书上对于“望”字的解释是“盼望”,但是学生甲分明用“眼巴巴地张望”,为我们描绘了沦陷区百姓焦灼不安的神情;而学生丙则用“绝望”一词,刻画了沦陷区百姓由“急切盼望”到“彻底绝望”的心路历程。对于学生的“别解”,我除了震撼还有由衷的赞赏!
除了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外,我们还有对许多问题的困惑。在发现的问题中加进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就问题的出现谈自己的感想或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就是一篇很实用的随笔。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会发生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只要肯积累,选取典型事例记录下来,如成功的主题班队会、典型的教育片段、独生子女的学习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单亲家庭中孩子的健康成长等,挖掘其中的价值,加一点自己画龙点睛的思考与评点,就是一篇鲜活的教育随笔。
三、习作:业精于勤
⒈写不出,怎么办?
随时随地写下灵感笔记。灵感像一阵风,稍纵即逝。时过境迁再提起笔,往往只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当有一种灵感时,哪怕用一张废纸,也要及时地把它记下来。如我们对课题研究文本中常见术语“结果、讨论、结论”的通俗化理解,就是在与教师的不断沟通交流与观念碰撞中逐步形成的。如把“果树生长”比作教育科研过程,则“长出的果实”是研究“结果”(客观事实,是直接得到的),而对“这种果实的各种成分及其作用”的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就是“讨论”(一种理性的分析与认识)。基于“讨论”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果实的价值”则是“结论”(总体判断或总结性见解)。
不妨来一点“抄写”。大凡写作之人,都有借鉴、模仿、独立创作的过程。教师应经常浏览教育报刊杂志,多读儿童读物、教育经典著作,对好文章要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摘抄一点理性化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点感想。这样的“摘抄”,不仅对自己的随笔写作有所帮助,而且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深化自己对理论的认识。
⒉写不好,怎么办?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置身于鲜活的教育现场,每一个偶发的事例都可能触动教师敏感的头脑。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把“思考”作为一种好习惯,可以使大脑长时间处于研究状态。读、思、写三项功课循序渐进,先 ……此处隐藏40825个字……朗读能力呢?
首先,朗读要尽量用规范性的语言,吐字清晰,亲切自然。孩子读书时一定要使用普通话,做到不多字漏字错字。
其次,朗读时要感情充沛,感染力强。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读出来的感觉就不同。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带着自己的阅读情感走进文章。
再次,在朗读时切忌漫不经心。朗读时要有节奏,七言古诗节奏可能是二二三、二二二一等等,一定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过慢、拖沓,一字字顿着读,或是过快,发音不到位,无停顿,混着读,都是不可取的。
最后,选择适合孩子朗诵的材料。一些绕口令、幼儿诗、散文、故事和有节奏韵律感、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配上简单、色彩鲜明的图画,都可以作为孩子的朗诵材料。
每个孩子都有朗诵的潜质,关键看您是否将它开发了出来。如果不信,您可以试试,每天为孩子朗诵20分钟,也许,从中得到的收获会使孩子享用一生。
篇34:教学随笔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学生的表现很另人满意,和上学期比有很大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上起课来也是非常的有劲头。为了上好这开学初的第一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描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中的词语,既能背下来,也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孩子们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非常的积极和踊跃,完全改变了以往课堂上没有人举手发言的现象。尤其我觉得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学生分析的特别好,甚至都说出了通过把小燕子比喻成音符,能够更好的说明真的是在谱写出一首春天的赞歌,让我觉得很欣慰。
为了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词汇,我们又积累了一些描写春天和小动物的词语,在课堂上学生随机说的时候,发现学生的词汇实在是太贫乏了,几乎说不上几个来,可见,学生平时不注重词语的积累,后来,让学生自己回家去搜集的时候,学生搜集了比较多的词语,并在课堂上做了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记下几个和课文不同的词语了。
总之,作为开学的第一课,我觉得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的表现也是让我十分满意的。我忽然觉得学生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我也相信孩子们在这一年的学习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针对学生词汇量少的问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感觉在备课的时候真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真的用心去备课受到的效果也真的非常好。
篇35:教学随笔教学中,灵活、恰当运用图片、挂图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诱发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月亮的心愿》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再让学生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说说图画中的两个小女孩在干什么,心里想些什么?两幅图中的月亮表情有啥不一样?这既教给学生正确看图的方法,又让学生练习了说话,我留给学生一部分自由想象的空间,可随意挑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图,加之适当的想象。这样,图文并茂进行描述,在感悟教材的同时,又给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好方法。插图还能牵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走进课文,与文章进行交流。我抓住“月亮的心愿是什么”这个中心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插图、文本进行思考理解:月亮为什么改变主意,她的心愿是什么,能否实现。通过这样的学习、思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使学生入情入境,达到心灵的共鸣。所以,整堂课下来,孩子们还是学得比较愉快的。
当然,创设情境教学的手段是多样的,不仅可以利用图片、挂图创设情境,像利用音乐、故事、热门话题法、诗歌导入法、问题情境法等都是不错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情境下去感受课文,体验故事。有了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是一步之遥了。
篇36:教学随笔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把文章读准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赛读”是我们语文老师常用一种方式。
一般,我采用以下几种组织形式:小组成员赛读,同桌比赛读,全班自由赛读。
不可否认,赛读的方式的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评价的水平。但这种方式也有不少弊端,
尤其是全班自由赛读时,同学们关注胜负的功利之心太重,往往会出现“吹毛求疵”、专听别人的缺点、忽视别人读书的优点的缺陷,欣赏文章之美,体验情感之美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感情朗读被学生的竞争活动气氛冲淡。另外,平时朗读水平较差的同学怕别人笑话,不敢参与比赛,达不到全员参与的目的。于是,我对这种赛读方式进行反思,尝试“赏读“的方式。赏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引导孩子们多学习、欣赏别人的优点,二是在朗读评价中能抓住同学读得精彩的片段欣赏,知道该怎样去读,为什么这样读。如此一来,听者会听,能赏,读者自信、乐读,课堂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有了皆大欢喜的效果。
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同学们在读流利的基础上,我稍加引导点拨,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然后进行赏读评析,感觉好的同学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读得成功的地方,再读感悟。孩子们一次次体会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小草、野花、嫩芽的娇媚、可爱,小溪的优美、悦耳,很自然地感觉到了春天的音容笑貌,陶冶了情感,积累了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赏读”使孩子们能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自觉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这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更是做人之道。
篇37:教学随笔听了程老师的.一席话,我也深有感触,小班制条件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较,它的优势的确很突出。
我们都清楚学习不是知道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小班制条件下,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正确地选择,组织和设计教学的内容,并以开放、对话的方式呈现。
例如《影子》一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但学生对太阳和影子的位置关系搞不清,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40位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课堂上做起了游戏,我们搬开桌椅,在腾出的空地中间,小朋友们围着灯站好:“今天,老师把太阳公公也请来了,想不想和太阳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么时候在前,什么时候在后,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40个小朋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在教室里试着活动,他们边跑边互相持着对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这就是书上说的“影子像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因为学生围成的是一个大圆,所以处在灯光的任何一个位置的影子学生都能很直观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师对身体与影子的位置变化关系作任何解释。
这样,在实际活动中,本课难点迎刃而解,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初衷。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