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抱怨的自己
成功,因积极而充满机遇;失败,因消极而困难重重。
------题记
思考源于这本来自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畅销书《不抱怨的世界》。
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了,这个世界每天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压力大了,消费水平涨了,家庭有矛盾了,生活环境差了,或是感冒发烧头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总之,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钱至上,怨命如纸薄......
到底什么是抱怨?有人说它是一种宣泄,一种平衡,它能把觉得不如意的事情发泄出来,也就是俗称的“发牢骚”。没有看这本书前我也认为偶尔发发牢骚有助于自己内心平衡的调节,有助于缓解生活压力。
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病。每个人可能都会面对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抱怨是一时的还可以接受,但抱怨有时候是会形成习惯的。长期以往,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使抱怨升级,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甚至形成心理障碍。
是什么让我们抱怨?我认为是不满足。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事对我不公平,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发生在我的身上?我怎么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从而陷入无尽的委屈和自怜中,从而要不断地去向别人诉说。熟不知,在抱怨的同时,你已经失去了改变现状的最佳机会。
怎样才能做到不抱怨呢?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启发:
首先,要学会接受,保持一颗上进心。一个心态积极、乐观的人是有行动力的。俗话说得好,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当你用抱怨的语气道出命运的“不公”时,你已经放弃了要改变它的愿望。但其实我们还有明天,还有将来,此刻的大悲大喜都只是暂时的。
于丹老师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做手工陶艺的亲兄弟,将一百多个精美的手工陶罐用船运到一个海滨城市去卖。然而不幸的是海上起了狂风,所有陶罐成了一堆瓦砾。哥哥号啕大哭,我们一年的口粮钱怎么办?弟弟在哥哥哭泣的时候,一言不发地上岸考察,发现这个城市的房地产业蒸蒸日上,家家户户都买新房忙装修呢!弟弟回来的时候,就拎了把大锤,把烂罐子砸得粉碎,对哥哥说:咱不卖罐子了,改卖马赛克。最后一船大大小小的瓷片,在集市上都抢疯了,比卖罐子的利润还高出很多。你看,这就是不抱怨并设法改变了命运!
《史记》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受刑辱著《史记》”。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又何尝不是柳暗花明!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来说,他们是最好的榜样。
再次,正面看待问题并积极解决它。那些倒在问题脚下失败的人,不是问题有多么难以解决,而是他自己退却了,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出现后,他失去了解决它们的勇气。
在二战初期,面对德国的强势进攻,英法盟军节节败退,伦敦成为德国的轰炸场。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首相丘吉尔也没有过逃避和退却的想法。艾森豪威尔将军说:“他考虑的是如何去进攻和取得胜利而不仅仅是防御和等待失败。”如果丘吉尔放弃对德国的抵抗,英格兰必将被德意志的战车蹂躏。
最后,要善用不利条件的反作用力。很多时候,不利条件反而会激发我们更大的潜力。积极的人往往能够利用这些不利条件脱颖而出。贝多芬耳聋了,但丝毫不妨碍他成为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罗斯福在轮椅上指挥了美国参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全身只剩下3根手指可以活动,也丝毫不影响他著书立说,出访和演讲。
这些成就卓著的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不利条件,但并未因此而自暴自弃,反而激发了更大的激情在自己专注的领域。所以他们成功了。
诚如《不抱怨的世界》书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借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要接受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最后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