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五年级将相和观后感

时间:2024-10-29 07:48:46
五年级将相和观后感(全文共2766字)

【说明】五年级将相和观后感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故事中,蔺相如因在“原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出色的表现,被加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大庭广众之下拦蔺相如的马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将相和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将相和观后感1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名曰“和氏璧”。这个消息被秦王知道了,就立刻写信给赵王说:“愿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收到信后,立即召集大臣商议,是否同意。后来,因为有人举荐了一个叫蔺相如的去秦国。后来因秦王没有换璧的诚意,蔺相如平安的璧带了回来。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这件事上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大夫。

后来秦王约赵王渑池之会。是蔺相如的劝说才使赵王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在边境上等候。渑池一会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边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塔林向日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变着法儿的躲着廉颇。蔺相如的手下可看不惯了。他们说:“理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们呢?”蔺相如说:“我连赵王都不怕,我会怕他吗?我这是为了我们赵国。”这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做错了。

于是脱下战袍,披上荆条去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一同保卫赵国。

将相和观后感2

读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人;秦王是一个不讲信用,强势的人;赵王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廉颇是一个英勇善战、知错能改的人。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主要讲的是秦王假意用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赵王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到了之后,秦王看到和氏璧后赞不绝口,但却绝口不提拿十五座城换壁之事。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意图,想方设法拿回了和氏璧,说秦王如不拿十五座城交换,便把自己的头颅与和氏璧撞碎在柱子上。秦王无可奈何,只好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读到这里,我觉得蔺相如真机智,通过拖延时间延迟交璧,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体现了蔺相如的有勇有谋。

第二个故事《渑池会面》,秦王约赵王去渑池会面,秦王让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命人将此记录下来。蔺相如看秦王侮辱赵王,便说:“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乐器,希望你能出击助兴。”秦王拒绝了,蔺相如便说:“我离你只有五步,若不答应便与你同归于尽。”直到宴会结束秦王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这里讲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

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屡立战功,职位却比廉颇要低,因此多次找蔺相如麻烦。但是蔺相如为了江山社稷,对廉颇多次避让,最后廉颇明白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对此感到非常的惭愧,便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顾全大局和廉颇的知错就改。

通过这三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不能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要学会宽容,学会团结,做一个诚实守信,知错就改的人。

将相和观后感3

这个星期,我学完了这篇课文,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表现了蔺相如的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可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才有利于国家。

学完以后,我想到我们的学校、班级,一个大集体,都能像蔺相如和廉颇一样,同心协力,宁可让自己让自己吃亏,也不要破坏了集体的荣誉,那该多好啊!平时,同学们为了自己,而不顾班级荣誉,为了芝麻大的小事而争执不休,大打出手,非置人于死地不可。这样,既破坏了班级的荣誉,伤害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有带来了不少麻烦,又有什么用呢?应该像蔺相如那样宽容,让人三分,以大局为重,向共同目标前进。廉颇大将军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当他知道蔺丞相的用意后,很是惭愧,主动上门负荆请罪。不像我们现在的有些同学,干错了事情,事实摆在眼前,就是不认错,还是一意孤行,最终还是低头认错。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蔺相如、廉颇的优秀品质。在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要顾大局,不能光为争一口气去和别人闹意见。当自己有错时,在指导自己的错误后,一定要知错就改,决不能只认错不改错,不让同样的错再次出现在自己身上。这样,就能更好的保卫集体的荣誉。

将相和观后感4

《将相和》是一个历史故事,所讲的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今天我们就学习了这个有意思的历史故事。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分别是:蔺相如、廉颇、赵王和秦王,我对这四个人物都有些意见和看法。

就先从秦王开始说吧。我认为秦王属于那种争强好胜、唯我独尊的人。就拿拿城换璧这件事来说吧,明明是赵王得了个无价之宝,可秦王却写信要求用15个城换赵王的璧。秦王也太目中无人了,根本不顾虑别人会怎么想,就做出这样的行动,让人觉得有点横行霸道的感觉。

再说赵王,虽然他是战国末期七个比较大的诸侯国之一,但我认为他是一个缺少主见、一遇到紧急情况就手足无措的人。做一个皇帝,不但要有智慧,还要有谋略和主见。遇事首先要冷静下来,好好地思考,这样才像皇帝,不会有失皇帝风范。在渑池会上,秦王这样侮辱他,他居然还没有蔺相如的反应快,所以我说他是个遇到紧急情况就手足无措的人。

廉颇,是一个多么憨厚的人,一个知错就改、坦率正直的人。廉颇起先为了个人的名利而闹,有居功自傲的缺点。但他后来能知错就改,一位堂堂的大将军,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便不顾个人荣辱,毅然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这种诚恳、坦率、直爽的性格,作为古代将军,实在不可多得。

最后再说蔺相如,每一个看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说他是个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人。因为蔺相如面对秦王不但没有胆怯,反而更加理直气壮、义正言辞。特别是在给璧举行典礼时说的那些话,表现出了他那种人璧共存的凛然正气。

这几个主人公各有各的特性,但是我最喜欢蔺相如和廉颇,他们爱国的心一直在我的印象里,蔺相如勇敢,廉颇知错就改,我要向他们学习遇到困难不退缩、爱国的优点!

将相和观后感5

《将相和》这一课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互有联系的小故事,详细地叙述了廉颇与藺相如之间从不和到和的过程。突出了藺相如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斗争精神和廉颇勇于改过,热爱祖国的品质。

藺相如在秦国王宫里巧妙地保住了和氏壁;在渑池会上,为维护国家尊严,又以生命威胁秦王,令其为赵王击缶,从这些事中我看到了藺相如从灵魂深处发出的一种不可泯灭的爱国精神。当他知道廉颇老将军不服他做上卿时,为国家利益着想,尽量不与廉颇吵架、结仇、要与他共同保卫祖国。在这里,藺相如的宽怀大量和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又与廉颇的居功自傲形成鲜明对比,也致使负请罪认识到错误,和他重归于好。廉颇老将军知错就改的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读完课文,我不禁想起了以前爱钻牛角尖的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喝水,突然一位同学冲过来,撞了我,使我呛到了水。我气急了,骂了他一句,他也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想走开,可是一想:我干嘛得让你呛,你谁呀?一句对不起可不行。于是,我回过头,对着他的脸就是一拳头,他一边遮着通红的脸一边和我打了起来。后来,我们俩被老师叫去了,老师说是我做得不对,不因该因为鸡毛皮的事就出手打人,何况他已经道歉了。当时我还很不服气,觉得老师偏袒他,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初真是太冲动了。廉颇都还认识到错呢,而我……唉,我以前太没道德了!其实,忍让也是一种美德,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读完课文,我觉得做人就要和气,不能为了面子,就跟人一吵到底。如果人人都心胸似海,明白道理的话,那世界会多么美好啊!

《五年级将相和观后感(全文共276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