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读后感
在现行高中政治教材的几个模块中,我尤其钟爱《经济生活》,但囿于自己的理论功底不知如何充电,于是网上咨询各路大侠。在他们所列的读书清单中无一例外地都出现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暑期翻看了一下,虽浮光掠影,但已感触到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呼吸,获益匪浅。
亚当?斯密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个系统阐述者。1776年5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初稿发表宣告古典经济学的诞生。在《国富论》中,斯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构建了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经济理论体系,被人们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恩格斯称其为“政治经济学中的路德”; 凯恩斯说至少300年内,人们都将在市场经济中生活,不会有人像爱因斯坦推翻牛顿力学那样推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可见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界有近乎神的地位。
《国富论》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货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1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保护自由市场和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这就是亚当·斯密所勾勒的“看不见的手”从“自利”导向“利他”的路径。亚当﹒斯密把自利与利他做了和谐的统一,让我们知道了自利与利他并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着人们做出有利于社会与个人的最佳选择,没有任何政府与个人会代替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要取代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必会带来混乱。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呢?正是人类的利己之心。对斯密来说,利已可能是一种值得赞美的人类特性,反映了一个人不仅关心他的物质福利,还关心他的荣誉。更重要的是,对斯密来说,利已是社会理论中的“运动原理”,就像吸引力是牛顿物理学中的运动原理一样。
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是增进国民财富的重要方面,他坚决反对高关税,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
我国特别行政区香港在2014年1月14日连续第20年获得“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称号,新加坡排名第二。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每年联合发布经济自由度指数,其在2014年报告中将香港列为最自由经济体,其次是新加坡、澳大利亚和瑞士。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理念无一不是市场的自由发展和自我调节。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很不成熟,在诸多领域内还存在着垄断﹑诚信缺失等现象。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但这并不是市场经济的错,而是我们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充分,当中还存在着过多的政府行为。政府切不能以为没了政府,市场经济就会陷于混乱。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关心自己利益的人民来推动,而不在政府。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小政府,大社会”, 管理得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让企业和市场的活力得以提升。
第二篇:国富论读后感
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由于《国富论》蕴涵了诸多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学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政策实施意义,本文仅对自身感兴趣或自认为有特别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部分理论进行表述和评点。为避免打破原书的逻辑思维结构和思想脉络,本文以《国富论》(谢祖钧、孟晋、盛之译,国富论----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节目录为序作以择要。
(1)斯密认为,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须随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长。而没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长。而收入和资本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没有国家财富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第一篇,第八章,p56)在那个以农业为主导的时代,资本的增加引起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这一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得以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大为增加。然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这种国家财富增长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甚至还有减小的趋势。同时,在我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国民经济持续高涨的同时(这里仅从数字可以说明,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则另当别论,但还是能够得出经济快速发展的结论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尽管有劳动力需求的大量增加,但国内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当然,这其中有人口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量、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说明斯密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诸多的外生变量,需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2)斯密认为,资本在农村的利率总要比城市的高,这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不经济、借贷成本高、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等因素引起的。(第一篇,第九章)资本在农业方面虽然对社会贡献最大(现在已不能绝对地说是最大,用比较大的说法也许更合适),但利润比较小,因此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也就出现了农村发展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缺口趋于扩大,一方面却是各种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放贷业务。以斯密的思维,可以通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制来发展农村业务,通过围绕时常利率进行自由浮动的适度高利率来弥补各种借贷成本,最后通过竞争者对市场的争夺逐渐回归到利率的正常水平,这不失为当前解决建设新农村资金筹集困难的有效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利率的适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 ……此处隐藏5402个字……识到这个问题而曲解了他的《国富论》。理解市场经济,“《道德情操论》,这才是基础,是根本。”
斯密反对殖民地政策,主张自由贸易。他认为,殖民地国家大多实行 “重商主义”政策, 而这对于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殖民地国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经济垄断不仅 使殖民地财富与资源大量外流, 也阻碍了殖民地生产力的发展, 制约了其分工的专业化进程; 统治国亦未在其与殖民国交易的过程中取得分工的好处,从而带来两国整体效益的无谓损 失。 斯密也主张“自由放任” ,他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 家得到充分的发展和繁荣。自由竞争促使资源向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方向流动,因而,他反 对各种公司的垄断,因为垄断同样能带来低效率的生产。私密将此理论向更深一步扩展,主 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像个人与个人之间一样实行分工,即主张自由贸易。此观点,无论是后 来的绝对分工理论,还是相对分工理论,都证明了其正确性所在。
斯密认为,当一个人的资财,只能维持他几天或几个星期的生活时,他会很少考虑从这笔资材中获取收入。他会尽可能地节约消费,希望依靠自身的劳动,能获得一些收入来增补这笔资财。他的资财完全来自他的劳动收入。各国的穷苦劳动者大多过的这种生活。(第二篇,第一章,p187)斯密通过分析资财的额度和可支配期限将其界定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支出两部分,又将生活性支出按来源和用途细划为三种类型。这样,使我们对收入的认识逐步深化,更利于支配和使用不同类型的资财,为后来人们树立了理财观念和收支计划提供了依据。
此外, 《国富论》中也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提倡政府推动教育的发展。亚当?斯密指出, 在自由国家,政府安定主要依靠有力的舆论,而这与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公众教育程度越高,受教育者越多,越有公正判断的能力。
拜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心得和认识,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根植于社会的自由和法治传统,而亚当斯密的新思想“看不见的手”开启了我们的思想,告诉我们市场体系的基础是自由和法制,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两手抓,既要给空间市场,政府也要适当地宏观调控。纵观历史,我们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大跃进”活动,政府全面掌控市场,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政府规定的,最终压抑了人民的工作热情,使当时的经济停滞落后。我们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他并没有一味地强调市场的万能,而是不经意地点出,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市场也会变成“万恶之源”。没有以自由和法治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渐失去它的魔
力。纵观西方自由市场的发展,无不是伴随着个人自由的不断延伸和扩展。读了《国富论》,让我更加确定这一点。
第五篇:国富论读后感
读《国富论》有感
《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苏格兰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两本书:《国富论》《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享有很高的荣誉,同时他首次引入了“无形的手”,主张市场经济,不主张政府过多干预市场经济的发展。其著《国富论》原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被誉为西方经济学圣经。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
首先,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举了一个制针的例子:一枚小小的针的制作,竟然需要十八道工序。如果让一个人从头做到尾,一天恐怕连一枚也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二道工序,十人一天却可以做4800枚。他将此归结为三点原因:①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②解约了通常有一种工作转向另一种工作通常要损失的时间、③机械化交换是人类的本能。
亚当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亚当斯密明确地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但是亚当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一旦资本积累起来,投入到企业,或是土地变为私有,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因为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由此,斯密又得出了一条结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这样一来,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而且还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如此,斯密就不知不觉地由劳动价值论,转到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上去了。
阶级论,首次提出了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属于生产关系之间相互矛盾却又相互依赖的关系,地主为了取得高额利润而抬高地租,资产阶级又要为了减少成本和提高利润而与地主讨价还价和降低工人工资或提高工人劳动时间。而工人的目的就是少干点活以及提高自己的工资而与资本家进行交涉,甚至罢工与暴力革命。这生产关系的三环一环套一环,缺一不可,三环之中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这种思想用在今天,用在中国也是完全适宜的。
而《国富论》当中最为重要,也最有意义的思想莫过于自由主义了,也是高中政治经常提到的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俗称“看不见的手”。
在斯密的《国富论》中,他指出人的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利己主义,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受“利己心”支配,社会利益往往被抛在脑后。但是,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但利己,而且比一个人殚精竭虑、刻意追求公众利益时,更有利于社会。亚当斯密把这种机制,称作“看不见的手”。因此,亚当斯密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认为与其让政府干预经济,还不如听任市场调节来得有效。政府的职能,只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建立严明的司法机构;适当兴办公共工程和公众事业,其他,则尽可无为而治之。亚当斯密一生性情平淡,可他对任何来自制度上的垄断,都深恶痛绝,他极力主张清除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撤消行会制度和专卖公司,反对垄断。
但是,亚当斯密的理论也有错误的一面。一味的自由主义虽然能使资本家取得高额的利润,可是另一方面却会使资本家过于的盲目对待市场,投资市场,为了高额的利润哄抬物价,结果会出现生产出大量的剩余产品,资本家为了不使物价下降,公然违背价值规律,宁可把商品扔掉也不降价卖给消费者。而消费者由于消费不起干脆不消费,甚至游行示威,这导致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资本家破产,国家的统治不牢固。于是在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诞
生了凯恩斯主义,即我们今天说的国家宏观调控,俗称“看的见的手,看不见的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凭市场调节,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只凭宏观调控,就会使市场失去自由与活力,止步不前。2014年华尔街经济危机又使人想起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国富论》被国人称为市场经济的“论语”,经济中的“圣经”。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任何理论都是与时俱进的,《国富论》的理论肯定随着时间的发展将不断完善。
文档为doc格式